古植被相关论文
基于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流域下河、南山头、西山、马坡等4处遗址共计2270块木炭记录,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测年,恢复了研究区5.53~4.12......
多环芳烃(PAHs)是古环境、古野火以及古气候的重要地质记录,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统石门沟组煤中多......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中纬西风的共同影响,季风边缘区被证实是研究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处于季风边......
全球变化是当前人类主要面临的生存挑战之一,探究过去气候变化,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模式,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中......
针对牡丹江支流海浪河流域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在2008年5月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开展,......
黄土高原古土壤碳同位素与古植被的关系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该地区现代C4/C3植被分布特征与现代土......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康定位于西南季风区,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本文选取折多山西麓的高原封闭湖泊沙德措(海拔4446 m)为研究......
植物对气候要素的变化响应敏感,利用地层中保存的植物孢粉反演气候变化历史对预测未来气候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宁夏平原为......
本文立足于导师承担的“延长油矿延223井单井评价分析”项目,通过对该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该区晚古生代......
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湖沼沉积物为恢复和重建该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植被演化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地质材料。过去几十年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安徽宣城更新世红土中检测出了微量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一元正 脂肪酸、一元正脂肪醇以及......
古近系是世界环境演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古近系植物是在泛北极白垩纪植物群及南方热带、亚热带白垩纪植物群的基础上,在地质、地理......
古木炭分析是考古学中复原古代植被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木炭中保存的古代植被信息,重建它们生存时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进一步探究......
中国气候是以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季节性交替为特征的,而黄土-古土壤的剖面记录又为这种交替留下了一个极好的长期的替代性记录,因此......
江西定南大湖泥炭剖面的孢粉学研究,旨在弥补我国华南南岭山地孢粉气候资料的不足,本研究利用76块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17个校正后的......
青海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与昆仑山之间,处于季风影响的边界区和气候的过度地带,对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花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华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宁晋泊地区开展河湖相沉积物的分子化石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
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公路东南侧的通天河支流——布曲北岸 (33°4 4′4 5 .2″N,92°11′2 8.1″E) ,发现一条拔河 0~ 18m的湖相沉积......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自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桦木科江南桤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
第三纪的板块运动驱动着澳大利亚的气候和植被进行演化.广布的湿润森林区是澳大利亚老第三纪的特征.一直到始新世,生物多样性都在......
黄土高原古土壤碳同位素与古植被的关系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该地区现代C4/C3植被分布特征与现代......
西藏那曲县西的错鄂(31°24′~31°32′N,91°28′~91°33′E,湖面海拔4515m)东南岸(嘎杂西北坡),发育了拔湖18~271m的湖相沉积。错鄂......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中国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旧石器时期(20~12kaB.P.)的重要遗址,出土有大量的蚌器。本文对两处遗址旧石......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高寒草甸分布区和畜牧区,畜牧活动对区域植被和生态的影响作用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采集青藏高原东......
对百色盆地百东河地表始新世剖面进行系统孢粉分析,建立那读组和百岗组连续的孢粉序列,共划分6个孢粉带和11个亚带.根据剖面孢粉母......
通过年代学研究、沉积特征与配套的植物学分析,确定出唐古拉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化的3个阶段,相应的古气候经历了干寒-湿润-......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距今约2.6 Ma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作为恢复植被演替的敏感指标,被广泛用于古植被重建,但是针对高原中部地......
对察尔汗盐湖ISL1A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分子地球化学分析, 检测出了丰富的类脂物, 包括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一元正脂肪......
本文以浙江小黄山和安徽禹会遗址的剖面各地层土壤为材料,对有机地球化学中常用的两种洗脱用的层析柱在烷烃分析中的效率进行了比较......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详细地记录了共和盆地第四纪环境变化。通过对共和盆地第四系沉积序列特征和孢粉组合特......
运用GC—MS,对临夏S1古土壤剖面连续系统采集的18个有机地球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发现,所有样品的正构烷烃的高碳数部分均有显......
正确认识花粉源区、花粉传播及其动力,是用花粉重建古植被的基础。对深海花粉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文章回答了刘金陵等对我们南海......
考古证据表明,距今4000多年以前,重庆三峡地区的中坝遗址就开始了规模性的盐业生产。为了解盐业生产的环境背景及其影响,在中坝遗址厚......
该文详细阐述了宁夏海原县南华山地区白垩系乃家河组的孢粉组合特征,进而对地层时代及古植被,古气候进行分析,得出这是一套早白垩世晚......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
通过甘肃盐池盐矿地层剖面早更新世~全新世孢粉分析,将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划分为4个组合带。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探讨了盐池矿区近1.6万年......
根据3个高位泥炭剖面孢粉分析,揭示大注兴安岭分别于5000aB.P.、2700aB。.P.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和植物群与气候演变过程。小兴安岭北部山地森林疲宣传早分......
摩尔多瓦位于东特提斯地区内,海相,陆相Sarmatian期沉积都很发育,根据软体动物和有孔虫化石,当地Sarmatian期沉积被分为三段,最后从摩尔......
根据从印度库茂恩(Kumaun)喜马拉雅纳尼塔尔(Naini Tal)温带地区获得的85 cm钻井的孢粉资料,恢复了 1 720+/-1 30年以来晚全新世古......
根据日本中部琵琶湖深井钻探资料研究了过去3Ma的古植被、地层及古气候.由湖底取得的200m和1 400m样品的孢粉组合可分别划分出19个......
根据乌鲁木齐河尾闾东道海子沉积的孢粉分析 ,以藜科、蒿属花粉的绝对含量和相对比值确定古植被类型 ,重建下游平原 30KaBP以来的......
札达盆地晚上新世生长着以高山荒漠小灌木、草原、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和中低山常绿针叶林为主的植被.气候显示了从干旱寒冷至温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