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交际能力的习得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改革将继续推动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措施。就语言课堂而论,对教师言语的分析和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关注日益得到促进,而不再把语言教学法作为成功教学首要的决定因素。即便使用的教学方法使语言交流达到极致,第二语言课堂在发展学习者的目标语言的能力方面仍是有限的。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因为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没有机会实践,除了课堂别无选择。教师的话语在提高学生交谈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至于教师的话语,指的是教师对语言学习者的说话方式不同于对其他类课堂学习者的方式。为了降低交流的难度,教师不仅要调整遣词造句还要言情达意。总之,教师在语言课堂的话语应大体上类似于外国人交谈。本篇论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教师在中学英语课堂上的话语。 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做以简短介绍,并陈述了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 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了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输入作用的理论。即行为论观点,先天论观点和身心交互影响论观点。 语言习得来自于学习者和他的对话者的协同努力,并且涉及到内因与外因的动态的相关作用。为了使语言习得变得容易,输入必须是可以理解的。并稍微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能力水平。应该是投其所好,前后关联,而不是符合语法规则的堆砌,数量足够,并且在低忧虑上的背景下进行。 理论的阐释给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作者用四步法,记录——观察——誊写——分析法,分析了在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两个英语课堂上的互动模式。并试图查明这些模式促进了还是阻碍了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言。研究主体是两名10 多年以来一直从事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 然后作者讨论了研究的结果并且提出关于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这项研究发现,教师支配交谈。学生没有机会参与真正的语言交流。两名教师使用更多的是母语,而且他们使用的目标语言过于简单化。两名英语老师在解释文法规则和词汇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和多数时间。因此两个英语课堂缺乏足够的交际。 最后,作者提出了关于外语教学的几个试验性的建议。必要的和重要的是,英语教师应该接受培训不断提高。如果可能的话,学校应招募一些外国教师。 当然,改善中学英语课堂上的语言环境还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探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