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动的影像与坚定的探索——娄烨电影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夹缝中成长的六十年代人,第六代导演群体是“既不会高唱理想主义的挽歌,更难以认同消费主义的现实”的一代,却坚持“作者电影”的独立表达。初登影坛,便面临国内电影体制加强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加之全球化背景,使得第六代导演只能在市场与政治的双重夹击中求得生存。但也得益于八、九十年代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第六代导演能够充分吸收外来电影思潮与资源,他们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法国新浪潮的影响,纷纷创作具有个人特色和人文关怀的影片。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九部作品都有着明显的个人风格,除了上述外在因素,还与娄烨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精神气质有关。  从第一部作品开始,娄烨始终在创作中,坚持影像、声音、叙事等艺术探索,娄烨影片最显著的美学风格就是手持摄影,他只关注、纪录当下的现实社会,利用跟拍和偷拍创造出原生态的纪实感,执著于都市男女个体生存状态的描述,企图进入他们的细腻繁复的内心世界,传达出自己对电影的独特表达和对个体生命存在的人文关怀。此外,独特的声音系统、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多样化的叙事视点也体现了娄烨对电影语言边界的探索。  在商业电影浪潮下,娄烨对自由拍摄和独立制作的坚持显得弥足珍贵,为丰富电影市场尽了微薄之力。但也因影片表达过于小众,导致票房惨淡。因此娄烨也在努力求得艺术与市场的平衡,为艺术片独辟蹊径,并努力形成一条艺术电影的商业化渠道。
其他文献
本文以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大力、共同”类基本只充当状语修饰动词,词汇意义实在的词类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其间以功能分布和意义为划分词类的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囊括了现存各类东巴古籍的精华,展现了众多的东巴教仪式,揭示了立体而神秘的纳西族古文化大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
屠隆(1543-1603),字长卿,宁波鄞县人,是晚明重要诗人、戏曲家。有《山拳集》、《白榆集》、《栖真馆集》、《鸿苞》等诗文集,及戏曲作品《昙花记》、《彩豪记》、《修文记》等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任务集成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了支撑和引领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