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情状副词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大力、共同”类基本只充当状语修饰动词,词汇意义实在的词类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其间以功能分布和意义为划分词类的标准,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汁分析,确立了这类词在实词和副词内部的地位,同时也明确了副词系统跨越实词、虚词的特殊地位。据此,为该类词选定了“情状副词”的名称。全文从性质、范围、搭配、表义、结构、发展、来源几个方面对情状副词作了系统性的观察分析。   首先,“大力、共同”类词的分布是基本上只充当状语修饰动词,因此将这类词确定为副词;同时,这类词的词汇意义实在,从来源、构成、功能分布等方面来看和区别词存在很多相似点,因此将该类词和区别词放在同等的地位,两者共同构成加词类别;但这类词的副词化程度低,和主要表语法意义的评述副词‘相对,因此由“情状副词”和“评述副词”构成的副词系统跨越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别。根据以上情况,用“情状副词”这个名称比较贴切“大力、共同”类词的特征。   其次,为情状副词划出大概的范围,理清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兼类关系,指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情状副词的联系。情状副词和区别词相似和相通,根据它们的功能特点,两者没有兼类的可能性,因此对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作出认识。通过对情状副词和四个词类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情状副词和区别词的词类地位相同,都是处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临界点上,而且区别词和情状副词之间可以比较自由地互相转换。   然后,从构成特征和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出发考察具有代表性的情状副词。情状副词的结构特征、形成来源、表达功能、语义特点是相互有联系的,如重叠式、介宾式情状副词主要来源于古汉语,“类词缀+N”式三音节情状副词是新兴成员。从表达内容来看,情状副词可以分为表方式、表状态、表摹状、表比况四个类别,从描摹方式来看有隐喻描摹、转喻描摹、直接描摹三种类型。情状副词的不同表达内容、不同表达方式之间是互通的,这与情状副词自身语义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最后回顾情状副词的发展轨迹和展望发展趋势。情状副词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搭配呈现出的固化趋势也是值得重视的。副词的虚化机制,如相关成分的变化、语义的变化、认知心理也在情状副词的发展过程中有体现出来了。   本文的创新点:对情状副词和区别词的关系、地位重新进行了认识。从隐喻、转喻的角度观察情状副词对动词的描摹功能。从发展的角度观察情状副词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内部的联系。
其他文献
存现句是汉语中《存在》意义的最佳表达句式,对人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言,韵文,散文中有大量的存现句,以及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情景描写、人物描写处存现句往往会集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