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氧化锆陶瓷浆料中分散剂用量、固相体积分数、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和pH值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Nano-Al2O3添加量、不同烧结方式以及烧结温度对氧化锆陶瓷密度、硬度、物相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氧化锆浆料在添加0.3wt%聚丙烯酸铵后,pH为10左右其Zeta电位的绝对值可以达到最大值,有利于降低浆料的粘度和氧化锆陶瓷的成型。当丙烯酰胺(AM)浓度为1.0wt%(相对于浆料的质量)时,丙烯酰胺与聚丙烯酸铵有协同作用,氧化锆浆料粘度降低,而当其浓度超过1.0wt%时,氧化锆浆料粘度会增大,主要是浆料系统有机物含量过高,其会与聚丙烯酸铵共同形成胶束结构。由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有较大的活性,MBAM/AM(质量比)较高时,在制备浆料产生的高温下,使单体少量聚合,从而增加了浆料的粘度。在45vol%氧化锆浆料中,当聚丙烯酸铵掺量为0.3wt%时,浆料粘度和剪切应力显著降低。当聚丙烯酸铵用量超过0.3wt%时氧化锆浆料的粘度开始增大。(2)传统烧结条件下,NanoAl2O3添加量15wt%、1600℃保温120min时氧化锆陶瓷的烧结性能和微观结构达到最佳,相对密度达到85.15%,硬度值达到740.9MPa。微波烧结条件下,Nano-Al2O3添加量15wt%、1550℃保温30min时氧化锆陶瓷的烧结性能和微观结构达到最佳,相对密度达到93.19%,硬度值达到1337.5MPa,不同烧结温度所制备的ZrO2陶瓷,其介电常数变化不大,损耗在整个频率范围基本为零,说明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受烧结条件的影响较小。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烧结条件下,1350℃和1400℃时Nano-Al2O3最佳添加量15wt%。1400℃保温5min时氧化锆陶瓷的各项性能分别为:相对密度达到97.44%,硬度值达到1125.3MPa,在1400℃, Nano-Al2O3的添加量为15%时样品的介电常数最大,介电损耗也最大。(3)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烧结、微波烧结以及SPS烧结的烧结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微观结构,可以发现相对于传统烧结,微波烧结和SPS烧结明显缩短了烧结时间,降低烧结温度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的相对密度,并且改善了氧化锆陶瓷的微观结构以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