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性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最后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精母细胞后,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形成了四个含等量细胞质、圆形的精子细胞,最终发育成四个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受精后参与胚胎发育.然而,雌性动物卵母细胞通过两次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参与胚胎发生的成熟卵子和1~3个极体.过去一般认为极体是具有染色体、含有少量细胞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胚胎发育而退化无功能的小细胞.该实验利用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小鼠进行超数排卵.母鼠在注射hCG后与公鼠同笼交配,并在注射hCG后不同时间(从18h到26h)、不同方法(体内法和体外法)获取胚胎,研究获取原核胚的最佳时间;在此基础上获得具有第二极体原核胚,然后对原核胚进行显微操作,去除雌原核并注入第二极体,探讨第二极体内遗传物质支持胚胎发育的潜力;同时利用DNA特异性染料H33342对原核胚进行染色,显示并比较原核和第二极体内的DNA遗传物质.结果表明:在注射hCG后24h,直接从小鼠体内获取的胚胎大多(79.66%)处于原核阶段;如果对注射hCG后18h从小鼠体内获取的胚胎体外培养,至26h时绝大多数(92.74%)处于原核阶段;以上两种方法获取的所有原核胚胎中有一半(50.35%)含有第二极体;对含有极体的原核胚用mM16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H33342染色观察发现极体和雌雄原核可以同步经历有丝分裂长达十余小时的间期阶段,为显微操作这些染色质并进行自身互换赢得了时间;对这些胚胎进行显微操作,包括去除雌原核、注入第二极体、重新构建胚胎并对重构胚胎体外培养发现,少部分第二极体内的染色体能够取代雌原核支持胚胎发育至8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