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它是高校、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我国已经开展了近20年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人们对其认识有待提高和深化,产学研合作还缺乏较完备的国家法律、政府政策的配套规范体系。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但是,当前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正处在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向“十二五”,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提升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自主创新水平,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把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种资源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珠江三角洲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的珠江三角洲新高点。目前,珠江三角洲产学研合作政策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税收不够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因此,完善相关政策及其重要。本文首先对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再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产学研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国家、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的政策进行梳理,主要分了财政投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产学研创新联盟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进行归纳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政策的对策建议,认为应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是完善提高研发投入在GDP中的比重的财政投入政策;第二是完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执行的政策;第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创新联盟建设的政策;第五是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第六是完善强化企业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