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研究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且较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其中,农村贫困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更是关乎到我国全面脱贫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政府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网络扶贫正是其中之一,早在2016年11月25日,《网络扶贫行动计划》1的印发提出要加快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先导力量和驱动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再次对网络扶贫方式有了新的期待,3月18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2,指出要把网络短板补得更扎实一些,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再上新台阶,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举措的实施帮助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绝对收入贫困发生率降为1.7%3。然而,全体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反贫困工作的终止,反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与此相关的重要事实是,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由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一部分人陷入相对贫困的现象开始凸显,有数据显示,将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成五等份,位于前20%的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是位于后20%的低收入户的8.39倍,而到2018年底,这一比值增加到9.294,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对贫困日渐加剧;另一方面,贫困本身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仅从某一维度进行考察是较为单一且粗糙的,它更多的表现为人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夺,这些可行能力包括免于饥饿、免于疾病、接受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权利的获取,因而从多维度衡量贫困更能描述贫困的本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绝对贫困的标准,从收入角度衡量贫困、划分贫困人口,如若能把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有机结合并纳入到反贫困工作中,将对我国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下一阶段反贫困工作的重心应转移到解决日益凸显的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上来,同时也需要更加精准和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虽然反贫困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但每个国家反贫困的方法和措施却会受到制度背景、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党更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使农村居民能尽可能地拥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生活水平,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农村地区乃至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已有研究显示,交通类、教育类、医疗类和通讯类基础设施均对减贫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李杰,2018),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优势。互联网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6.7%,同2017年底相比,增加了1291万,年增长率为6.2%5,互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贫困人口使用互联网将更加便捷。在即将消除绝对贫困以及贫困问题转变的现实背景下,探讨互联网使用缓解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以及多维贫困指标中各个维度贫困的效果及机制,也许能为下一步的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互联网+”或许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离贫困的机遇。鉴于此,本文以互联网使用作为切入视角,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是否具有减贫效应以及减贫效果如何。本文按照“问题提出→文献分析→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逻辑研究思路,利用实证分析法探索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并为缓解我国农村家庭贫困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基于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发生转变,扶贫工作进入瓶颈期,而互联网的大发展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而后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情况,阐述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互联网减少贫困的机制;然后开始本文的实证部分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使用prob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法和面板数据处理内生性问题,使用重新定义核心变量和模型替换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分别采取交互项和中介效应检验试图找出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渠道、中介效应;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使用互联网组的相对贫困、多维贫困以及多维贫困指标中各维度贫困的发生率均比未使用互联网组低;第二,互联网确实对农村家庭贫困具有缓解作用,每增加一单位互联网使用,农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多维贫困的可能性分别减少6.88%、17%,且对于多维贫困指标中各维度贫困,这种减贫效应在信心、教育、健康维度贫困的削弱作用更高;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青中年家庭、高学历家庭的减贫效果更好;第四,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农村家庭的社会资本,提高非农就业的比例,进而降低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第一,现有实证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贫困影响的文章较少,本文可以作为这方面研究的补充;第二,在贫困度量方面,本文同时使用了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的指标,并且单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多维贫困指标中各个维度的影响,较为全面的对农村家庭的贫困状态进行了识别;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除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关注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还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解决遗漏变量产生的偏误问题;第四,进一步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家庭贫困的作用途径,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出中介变量产生的中介效应,为缓解农村家庭贫困提供了更为科学的选择路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带来了许多颠覆式的创新。保险作为家庭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首先,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消费者的视线,并且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有助于减少信息的甄别成本,增强信息的互动性与透明性,促使着人们对保险有更好的认知,进而影响着家庭对商业保险的购买。其次,互联网的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募集稳定的资金,就需要上市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而上市公司在治理过程中,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相互分开的,经营者和公司的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就直接引发了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代理风险。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执业行为和素质直接决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好坏,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董事以及高级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董事以及高级管理层如果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则
血栓疾病和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两大疾病,针对此类疾病的多肽药物及其保健品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固态发酵的螺旋藻产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纳豆激酶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为导向对螺旋藻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功能评价,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降尿酸肽和黄嘌呤氧化酶间的构效关系,为开发具有显著溶栓活性和降尿酸活性的药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加剧了对长期照护的需求,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养老难题。与此同时,生育率和劳动人口数量仍处于相对下降的态势,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出现了“四二一”等家庭结构,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经济方面,物价水平的飞涨带动养老费用、医疗护理费用上升。相比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情况,我国的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很多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
道德与法权的关系问题作为康德法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康德学者们历来对此甚为关注。学术界围绕康德法哲学中“道德学说”与“法权学说”关系的讨论形成了两派不同的主张,即“依附论”和“分离论”。正是以此为契机,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梳理康德法哲学中道德和法权的关系。在笔者看来,法权与道德存在内在的关联。首先,二者在内在根据上都源于实践理性;其次,二者在意图上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但由于在自由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劳动合同法》实施至今的十余年中,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规定受到诸多争议,但既有研究多聚焦于该规定的存废,相对忽视其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碎片化”、地域化的特点,各地裁判机构在计算二倍工资时,对计算基数的确定、应当适用的仲裁时效以及仲裁时效的起算点等问题莫衷一是,这有损司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文章通过统计整理“二倍工资”规定的司法实践现状,发现在计算基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报告精神,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强调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门诊保障再次在中央文件中得到强调,在深入贯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也逐渐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成本费用管控也逐渐向精细化转变。因此管理费用自然也就成为精细化管控的重点对象。我国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经改革措施,尤其是中共中央发布的“八项规定”更是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公经费”行为及相应形成的管理费用核算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及新挑战。然而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费用在核算与管控方面却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国有控
我国的经济体量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国民财富的增长势必会影响到保险行业的发展,这其中就有愈来愈多的家庭已经参与到人身保险市场,他们希望通过购买保险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并能带来收益。人身保险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活跃的角色,人身保险可以作为社会保障的积极补充,提高整体的社保水平,减少国家财政在此类的支出,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此,
旅游品牌形象整合设计是在原有的视觉基础上对品牌形象的定位加以创新,并新媒体技术,帮助品牌进行宣传,传播品牌自身的理念,打造一套适合品牌自身的文化语言体系,设计符合品牌理念的标识以及视觉形象、行为、服务等方面的印象体系。本文拟结合彭泽“龙宫洞”具体旅游景区,运用实地考察分析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归纳总结研究法,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对国内外有关地域特色文化的内容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旅游品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