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频发的交通事故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保证损害切实得到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开始介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领域,反映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立法趋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立法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的概述。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缘起、制度体现和价值理念。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反映了损害赔偿的社会化趋势,实现了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上的“自己责任”到“群体责任”转变,体现了民法背后的社会伦理观念已经从矫正正义向分配正义的过渡。第二部分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该部分首先论述了过错责任及其正当性,然后介绍了无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交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合理性。研究发现:虽然无过错责任加重了加害方的赔偿责任,但严格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受害者最终能够得到赔偿,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的制度安排却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第三部分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和侵权责任法的关系。该部分首先介绍了侵权法危机论,然后对该论调进行剖析,最后得出结论:侵权责任法的危机并不是来自于损害赔偿的社会化,而且根本无危机可言,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只是在赔偿领域发挥其作用以保障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落实,因而它不可能取代侵权责任。相反,损害赔偿社会化的加入会使侵权责任法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四部分为国外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立法现状。该部分简单介绍了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和美国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状况,概括了现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的特点。第五部分为我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该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整体上出现的定位偏差,将民法体系内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及其赔偿问题规定在一部行政法中;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存在严重缺陷,对侵权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没有清晰的界定,甚至完全混淆了强制责任保险和强制无过失保险,同时在强制保险中还存在保障范围宽窄不适度的问题;三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保障制度粗疏。之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受重视,社会公众也随之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关
本文试图梳理实用主义如何通过批判传统符合论真理观确立自身的真理观,以及在反对传统二元论问题上与认知科学、诠释学和建构主义等的关联。传统符合论真理观的本体论基础是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搜集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等类型。本文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类型的产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成功的应用,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以WiFi为代表的IEEE802.11系列标准为人们提供了快捷、高效以及低成本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服务。通过Wi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施晓亚临终关怀和安乐死是医学伦理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它们都是针对医治无效的患者而提出来的新观念和新概念。本文将对二者的异同做一点初步的探讨,以
<正> 中药美容是祖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胭脂,到了春秋时期中药美容已很普遍。《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药20余种,如“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白
期刊
<正>《最后一课》中有这么几句话:"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
自从费登伯格 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 ,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 ,“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了教学领域。本文就是在总结国外研究的基础上 ,谈一谈对我国
<正>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学生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
<正>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极大的运用价值,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融入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