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视阈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贵州省惠水县M小学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截至2019年年底,贵州188万贫困人口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荒凉大山,迁向城镇、园区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其中涉及超过10000个自然村寨和89个县市区、开发区。在如此大规模的搬迁背景之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小学则需要妥善解决因生存环境的巨大改变而导致移民子女产生的社会适应问题,以此促进移民子女的健康发展,这既是满足移民子女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关系到安置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前提。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结合安置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结合移民子女的背景和特点,搭建起学习内容和移民子女生活之间的桥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社会适应视阈下去研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并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M小学为例,调查其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成果。在此基础之上,从社会适应视阈下分析M小学存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对社会适应理论了解不足、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不明确、校本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一线教师缺席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等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社会适应视阈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强化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目标的重新审视、选择与组织符合学生社会适应现状校本课程内容、构建科学的安置区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合理运用已有课程资源、保障一线教师参与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
其他文献
决策被定义为决策者面对不确定结果时,基于已有信息和经验产生多个备选方案,并对多个方案进行评估与选择的过程。有研究显示儿童的决策能力受到奖惩强化物的影响。金钱强化物与社会强化物对儿童决策的激励价值存在争议,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儿童的年龄和经济背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在不同强化反馈条件下,决策的心理加工可能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探讨金钱奖惩和社会奖惩对农村留守儿童决策可能造成的差异。本研究
学生具备良好的归因分析不仅对其英语学习动机具有激发、定向与维持作用,还可间接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审视自身的学习成败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但由于学生自行归因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会使其误入错误归因泥潭,影响其学习英语的消极情感,进而致使其英语学习兴趣低下。至此,亟需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以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相比城镇小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均短缺的乡村小规模学
图像语义分割旨在实现图像像素级分类,即为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分配类别标签,计算机通过图像语义分割算法将图像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一类对象,并且为区域标注类别信息,为进一步理解图像奠定基础。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语义分割算法取得了较大成功,本文首先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UNet网络模型。为了提高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
安华娟,山东标益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价专家、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数码影像材料与数字印刷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讲师,《中国标准化》杂志社理事会理事,青岛大学质量和标准化学院校外导师。长期从事政府、企事业单位标准化咨询和研究服务,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发展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少不了高效的提问方式,以促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思维发散,以多个角度思考,来培养学生在自主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中发挥自身特点,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根据2011版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合
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运算能力是学生通过所掌握的运算法则与运算规律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而学生的运算错题则反映出学生运算知识学习的缺漏。通过错题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升运算能力。因此本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错题分析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将教学实际与教学理论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对错题资源的利用,帮助学生对运算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
新时代以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德育主题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在主体性、实践性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国家德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给德育课堂增添了生活性与活动性色彩。但长期以来小学德育工作与国家德育课程分离、德育主题活动与学生经验以及社会生活分离,导致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缺乏整合,零散性
校本阅读课程是语文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需求,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方式。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及特色建设,通过结合学校周边资源、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阶段成长需求、教师专业成长及学校的预期发展开设校本阅读课程。为了更好地实施、推进校本阅读课程的发展,进而加强对校本阅读课程的管理。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管理,可以完善校本阅读课程实施进展,学校特色的建设,促进学生阅读
在这个飞速发展社会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丑”,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着隐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审丑教育的存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们为了保护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课堂上会习惯性地回避“丑”。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审丑能力,极易被社会中的“丑”所侵害。基于此,笔者从审丑教育的现实迫切性出发,阐述了开展审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从实践方面,探讨了教学中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数字化技术,配合移动设备作为载体,在新型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它是一种通过技术仿真形成虚拟信息,把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使人们感受到现实世界中难以体验到的实体信息,从而超越现实的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这种教学媒体拥有强大的优势特性:虚实结合、虚实同步、实时互动,可以使学生沉浸教学其中,进行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