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假丝酵母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物耐受机制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源广泛的玉米秸秆可用于生产有非常应用前景的燃料乙醇,由于其可再生性,被认定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石油)理想替代品。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过程中,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不仅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一样可以产生乙醇还可以制造可用于食品行业的木糖醇。在该过程中,玉米秸秆需要预处理才能形成发酵用的单糖。然而,预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会严重抑制微生物细胞生长和发酵。然而,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因子复合物的耐受机制目前还未见研究。因此本论文选用热带假丝酵母SHC-03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生化以及分子耐受机制。本论文中,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出水解液中抑制物耐受相关的关键基因。获得试验结果如下:1、从处理三小时的样品的亚细胞结构观察发现抑制因子复合物会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的累积并且让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我们发现含活性氧的细胞占比降低以及抑制因子引起线粒体的损伤得到缓解。基于转录组数据,我们发现参与以上过程的21个基因发生上调。其中,谷氧还蛋白-2基因CTRG_04311(GRX2)和谷氧还蛋白-5基因CTRG_04173(GRX5)的上调表达,开启了线粒体内谷氧还蛋白系统,及时消除活性氧,减少胞内毒害。另外,在该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基因CTRG_00152、CTRG_05019、CTRG_02226(TSA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TRG_01087(SOD6)发生上调,证明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系统在对细胞内的自由基去除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编码YCP4,PST2的三个基因CTRG_00571、CTRG_00572、CTRG_00589也出现大量上调表达,该基因的编码蛋白主要是负责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构型改变,从而提高氧化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2、当热带假丝酵母菌株SHC-03培养在水解液中,形态结构观察发现内质网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转录组测序数据发现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保护响应相关的44个基因发生了上调,可能这些基因参与的内质网保护机制维持了内质网的稳态。该保护机制涉及到CTRG_01299(KAR2)和CTRG_01440(MNL1)负责的内质网未折叠蛋白的降解,CTRG_00613(HSP60)、CTRG_04728(SSA2)、CTRG_05008(HSP82)、CTRG_05840(AHA1)、CTRG_02733(WOS2)、CTRG_02883(AHA1)、CTRG_03067(HSP104)负责的分子伴侣对蛋白质保护以及CTRG_01049(ZRC1)和CTRG_03775(MSC2)负责的内质网内Zn2+的动态平衡。3、此外,对转录组测序中上调表达基因的MIPS富集分析发现,有36个基因与细胞脱毒相关。其中,与多重耐药相关基因CTRG_00385(QDR1)、CTRG_01434(ROD1)、CTRG_02846(YCR023C)、CTRG_03729(SPBC409.08),解毒相关基因CTRG_04983(YM9711.02C)和外排系统蛋白相关基因CTRG_01697(SSU1)、CTRG_05905(SSU1)也发生明显上调,这实现了水解液中抑制因子复合物引起的细胞毒性物质的解毒和排出。同时,还发现一系列与水解液中抑制因子降解相关基因发生上调,如:醛还原酶基因CTRG_00771(YNL134C)、CTGR_01653(YML131W)、CTRG_05072(YDR541C);芳香醇脱氢酶基因CTRG_04683(YPL088W);乙醇脱氢酶CTRG_02797(ADH7)、CTRG_05127(ADH2)、CTRG_05197(ADH2);甲酸脱氢酶GTRG_05318(FDH2)、CTRG_00534(FDH1)、CTRG_00547(FDH1);邻羟基苯甲酸脱氢酶CTRG_03917、CTRG_03729;醌氧化还原酶CTRG_01751(ZTA1);甘露醇脱氢酶CTRG_03131(YALI0B16192g);阿拉伯糖脱氢酶CTRG_03026(ARD);假定双乙酰还原酶CTRG_00569(BDH2);假定胞浆内短链脱氢酶CTRG_04713(YIR035C),从而实现热带假丝酵母菌株SHC-03对这些抑制因子的原位脱毒。本论文初步探明,热带假丝酵母通过活性氧清除、内质网保护、毒性物质外排以及原位脱毒等机制实现了菌株对水解液副产物的耐受。对以上机制的初步认识为热带假丝酵母应用于木质纤维素发酵燃料乙醇以及为构建新型酵母工程菌株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一直是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重点。纳米金是一种金属纳米材料,它具有光学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易合成以及易修饰等优点,常作为荧光传感器中的猝灭剂,在光学生物传感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量子点作为一种出色的荧光纳米材料,凭借其宽激发、窄发射、光谱可调、量子产率高以及易修饰等突出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定距离内(1~40 nm),纳米金可以有效地猝灭量子点的荧光
桢楠、细叶楠、紫楠,三者木材解剖结构特征相似度极高,传统形态解剖鉴别方法无法准确区分三者,难以达到准确鉴定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识别桢楠、紫楠和细叶楠。为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构建木材DNA提取技术体系,本研究提取过程中通过增加DNA裂解液的体积、延长水浴时间、增加抽提次数和DNA的洗脱次数进行提取方法改良,再比对改良QIAGEN试剂盒法、改良TAKARA试剂盒法、改良MAGEN试
为了提升高强耐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确保高温热处理后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安全性,拓展其在非常温领域内的应用,同时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从耐热混凝土的特性及其设计要求出发,总结了目前耐热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采用超细矿物掺合料制备高强耐热混凝土,研究多种超细矿物掺合料对耐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开发出性能更加优异的高强耐热混凝土应用于工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各种信息存储,加工,传输材料,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由于其在高速光通讯,快速光电调制器,光开关,高密度光学存储器等领域的突出性能,吸引科研工作者数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和无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相比,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有着更加突出的优势,它具有更大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更高的光学损伤阈值,优异的加工性能以及超快的响应速度。对于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来说,如何将生色团的微观超极化率
近年来,随着三维激光测量技术的发展,三维点云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室内场景,如室内制图、室内导航定位、三维重建、室内装修等众多领域。三维激光测量技术不仅数据采集迅速,而且精度高,可以准确的获取室内空间的细节信息,最大限度的还原室内空间的现状。但是三维点云具有数据量大、非结构化、语义信息匮乏等缺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基于三维点云重建结构完整、语义丰富的三维模型。然而相较于室外环境,室内环境包含大量的家
本试验选取国内常用的两个传染性支气管炎表达(IBV)商品化疫苗株(H120和4/91)及一个首次在西南地区分离到的TC07-2型的分离株ZQX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动物免疫攻毒试验,测定不同时相固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从天然免疫角度对两个疫苗株免疫机理进行分析,为IBV的免疫机理和TC07-2型毒株的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了一个内参基因(ACTB)和五个天然免疫相关基因(TLR3、TL
我国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造成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短缺等“城市病”。其中,交通拥堵不仅影响着城市的运转效率、经济与生态效益,还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生活质量。城市道路、出租车轨迹数据蕴藏着丰富的交通信息,是分析城市交通状态的重要数据。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等方法,利用道路、出租车轨迹数据,分析路网结构特征、交通流量时空特征;以道路
目的:呼吸门控技术和肿瘤实时追踪放射治疗技术是管理由于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剂量偏移的有效手段。光学表面系统可用于对呼吸运动进行实时监测,为门控治疗提供门控信号。呼吸运动的监测精度将影响门控治疗的准确性。当呼吸信号进入或离开门控窗口到加速器开始或停止出束之间存在时间延迟,时间延迟是限制呼吸门控技术精确性的重要因素。光学表面系统在肿瘤实时追踪放射治疗技术中的应用受体表轮廓变化与体内肿瘤运动相关性的影响。
本研究以西伯利亚鲟为试验对象,对摄食调控因子CB1以及ghrelin的摄食调控作用和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获得西伯利亚鲟CB1、ghrelin及其受体GHSR核苷酸序列;基于这些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西伯利亚鲟这三个基因的m RNA在其22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对摄食的响应模式;最后,通过腹腔注射CB1拮抗剂以及侧脑室注射ghrelin及其受体拮抗剂,探究西伯
目的:探究以HER2/neu抗原为靶点的Her2-CAR-T细胞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潜能。同时,为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制备以Her2-CAR-T细胞为载体携载持续分泌IL-12(Her2-PB-IL12-CAR-T)或Her2/neu抗原刺激诱导表达IL-12细胞因子(Her2-NFAT-IL12-CAR-T)的“货车”CAR-T细胞。携载IL-12的“货车”CAR-T细胞通过在肿瘤局部释放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