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自提出以来便广受关注,不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同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一定的价值共识。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历史渊源、时代价值、内涵阐释等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解读。然而,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智慧,提高了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希望指明了方向。其中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从认同理论视角出发,以非洲媒体—南非、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及四国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3年到2021年非洲媒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进行质性分析,重点针对选定媒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面、积极且认同度较高的内容,相对中性、未直接表达出认同的报道并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探究在“认同层面”非洲媒体如何进行认同的建构与呈现,从报道数量、词频统计和报道倾向层面逐一分析非洲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程度和侧重方面。窥探非洲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的认同内容与认同程度,并总结出影响非洲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不同层面认同的原因,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非洲媒体对该理念的报道数量总体是在逐年增加,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主要关注于中非外交实践和热点事件。在报道倾向上主要为正面报道与中性报道。其次,内容生产者主要是中方外交官员与专家学者,且在非洲传播中担任着主要力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中非合作和热点事件中进行阐释。最后在非洲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解读基础上,分析对该理念的价值认同与非洲国家层面在行为上的共同参与。在对理念解读中,非洲媒体将其置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更强调该理念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发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认同的内容及价值认同的程度存在差异。形成正向的政治认同中对中非经济发展带去积极的合作机会,且随着中非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认同层面逐渐加深,而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层面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当前,通过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合作、“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不断增进彼此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合作。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欧美国家声音的冲击、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以及合作共赢的发展取向。因此,本文认为,在加强国际社会对该理念认同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把握传播该理念的关键事件,主动设置议程;其次,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解决全球性公共问题中的价值,有针对性地传播有价值的话题;同时运用科学技术和新媒体思维推动表达方式的创新;最后,丰富传播主体,健全话语传播体系。
其他文献
在《证券法》修订之前,对证券欺诈引起的民事纠纷是以共同诉讼为核心进行诉讼,但在实践中却难以高效推动群体争议解决。2019年新修订《证券法》95条第3款建立了专属于解决证券欺诈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不同于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的运行前提在于,在证券欺诈发生之时便默认拟制了“受害者集团”,将全体被侵权人默示加入其中,采用集团成员“明示退出”的规则,并以此设立了以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代表人的代表规则。
学位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类罪数规范。通说一直将其解读为法条竞合特别关系的提示规定。然而,本规范于司法实践的适用给通说招致了不少的质疑:第一,对于符合特别法条罪质(行为类型)但不符合罪量的行为,通说认为应当以普通法条论处。有部分学者主张这般处理会不当地“架空”特别法条,且与舶来的法条竞合理论的本质相悖,故此时应判处无罪。第二,对于适用特别法条量刑畸轻的行为,通说认为不能
学位
用人单位追偿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经历了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历史变迁,最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1条在法律层面确定下来。在民法典颁布之前,有关用人单位追偿权的研究重点在于追偿权的证成,论证用人单位追偿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而本文研究重点在于用人单位追偿权的行使困境和解决之道。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人单位追偿权行使的现状及困境。本文检索分析了100个相关样本案例,发现实
学位
受疫情影响,弹性工作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谓弹性工作制是允许员工调整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以满足个人需求的一种做法,是在全日制工作中进行的灵活工作安排。疫情爆发之前,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就已经广泛存在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中。弹性工作制以其具有的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等优点大受推崇。弹性工作制这一灵活的工作方式不仅满足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的需求,也满足了“千禧一代”“Z世代”劳
学位
商铺租赁权担保已是金融实务中重要的融资方式,因商铺租赁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和可让与性,使其在中小企业融资选择中被广泛运用。但也因其并非法定的担保方式,司法实践囿于物权法定原则的限制,部分法官出现不想判、不敢判的倾向,即使通过审判途径解决争议,商铺租赁权担保也存在法律适用的诸多困境。本文基于此,对商铺租赁权法律问题展开研究。除了引言,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商铺租赁权担保作为一种新型担
学位
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当作人的类特性,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内在的蕴含了权利的本质和诉求,所以从哲学层面对人的权利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权利问题首先是历史的,权利的本质内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在发生变化,权利的思想内涵是由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因此不能采用静态的非历史的方式研究权利问题,必须把对权利现象的研究同社会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从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出发分析
学位
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在当今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都是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我们在享受各种信息交互、数据共享便利的同时,个人生活“数字化”不免加剧了隐私泄露的风险,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形成的双层社会模糊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隐私保护要求的封闭性与信息保护要求的流通性产生的冲突日益激烈。对此,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率先作出规定,首次对隐私的内容作出界定,同时定义了个人信息的概念,并
学位
网络消费信贷账户是由于互联网信贷业务的发展而产生的用于支付和消费的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个人账户,在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利用网络消费信贷账户进行套现的违法犯罪活动,相关平台例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有需求的用户享受“这月花,下月还”的便利,并且可以分期还款,在一定期限内也可享受免息的便利,但这一消费信贷服务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其套现的工具。对于此种套现行为在刑法定性上还尚未
学位
对于本人可归责性要件问题之争论,可以追溯至《合同法》出台前,彼时核心争议点主要集中于本人对代理权外观发生的“过错”应否作为构成表见代理之要件上,就此形成了不考虑本人过错,只侧重于保护相对人利益的“单一要件说”和强调因被代理人过失导致代理权产生的“双重要件说”两大主流观点。但是《合同法》第49条规定却对此予以回避,学理上对此问题争论愈发激烈。此后《民法总则》虽在审议稿中试图对此问题作出回应,但正式出
学位
党内法规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也日益完善并进入到快车道,但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建设需加强。本文先从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三性”入手,即党内法规执行的权威性、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如何加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意义,论述其深刻的理论视野和实践价值。其次,对党内法规制度在执行过程之中遇到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的分析,具体分析来自于执行中的具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