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伦:文化身份的探求与应变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li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哲伦(David Henry Huang)是近二十年来美国华裔文坛和百老汇戏剧舞台上的活跃者。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美国最高戏剧奖项——“托尼奖”的华裔。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部作品《新移民》开始,到九十年代《金童》和《寻找中国城》的问世,黄哲伦着眼于华裔的现实生存环境,在“文化身份”这个主题上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不仅从移民、性别、种族等多个角度对华裔的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究,还敢于挑战长期以来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固有偏见,创作出了旨在颠覆东西方文化认知错位的佳作《蝴蝶君》。黄哲伦善于在作品中结合东西文化,提倡用自由的观点看待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文化身份,在种族和文化冲突的世界背景下显示出了独特的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黄哲伦的写作背景,分析文化身份的构成因素。第二章以黄哲伦早期的作品“美华三部曲”为基础,展示他在华裔文化身份探索中所取得的初步成就。第三章描述黄哲伦创作《蝴蝶君》的动因以及《蝴蝶君》中深刻的身份内涵,是黄哲伦在文化身份问题上的成功突破。第四章论述黄哲伦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在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问题上的应变之举,着重分析《金童》和《寻找中国城市》这两部作品,展现了他自由和平和的文化身份观。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政府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行政成本问题越来越在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中突显。行政学界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支撑,建议用私营经济部门的管理方式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内涵型增长。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来认识“双循环”,必须厘清内生增长理
《鲁滨逊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两部最典型的冒险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往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主要是从主题、宗教以及后殖民批评的视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的实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接受IVF-ET及其衍生技术助孕诊断PCOS患者65例,与之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加强,消费层次逐渐从“如何吃得饱”过渡到“怎样吃得好”,食品结构从重视主食的粗细,发展到注重副食的品质,更关心食品
新生儿抚触简单地说就是医务人员、父母与婴儿皮肤的密切接触,是一种成人与孩子愉快交流的方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做一手法和技巧的按摩。在宝宝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课程成为职业学校各门课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作为职业教育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为职业学校学生更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