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两部最典型的冒险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往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主要是从主题、宗教以及后殖民批评的视角入手,而对《格列佛游记》的评论主要集中于作品的讽刺艺术,多半忽略了人物普遍的异化特征。本文运用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镜像理论,深入剖析格列佛由“经济人”向“政治人”蜕变的过程,分析他与鲁滨逊作为彻底的“经济人”的区别,并指出他对鲁滨逊的超越。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三章。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笛福及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和斯威夫特及其小说《格列佛游记》,接着对前人关于这两部小说的评论进行简要综述,然后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理论视角。第一章首先评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对英国文学的影响,然后分析指出鲁滨逊是理性的“经济人”,而格列佛作为“经济人”却被异化了。第二章深入剖析格列佛政治意识的觉醒及其异化过程。该章主要借鉴拉康的镜像理论来切入对格列佛异化过程的研究:格列佛的被动异化、不可接受的异化以及异化认同。然后,该章研究了格列佛作为潜在“政治人”的政治意图。第三章进一步探讨格列佛作为“政治人”的异化过程的完成,并从三个方面比较鲁滨逊和格列佛的差异:殖民观点,对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以及叙事方式。结论部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该部分指出,在分析格列佛的异化过程时,本文试图更好地把握斯威夫特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所处的精神状况的思索以及对人类所处困境的忧虑,而且指明,研究格列佛的异化过程是了解现代小说中人类异化的一个窗口,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