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组织蛋白酶S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de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导致患者就诊不及时,病情进展,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因此,加强DKD早期筛查并及时给予合理干预措施意义重大。肾穿刺活检是DKD诊断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操作;尿微量白蛋白是临床常用的DKD无创性早期诊断指标,但该指标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且影响因素较多;有研究认为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早期诊断DKD的指标之一,但争议较多。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 CTSS)是一种分泌型蛋白水解酶,已有研究发现CTSS在DKD肾脏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促进DKD发生发展,但目前鲜有临床研究报道血清CTSS与DKD的相关性。目的观察血清CTSS在T2DM及DK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T2DM发生DKD和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清CTSS对DKD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200例,作为实验组,并依据不同标准对其二次分组。①分组1:根据2021年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推测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将 T2DM 患者分为三组:单纯 T2DM 组(UACR<30mg/g,n=84 例)、早期 DKD 组(UACR 为 30~300mg/g,n=41 例)和临床DKD组(UACR>300mg/g,n=75例);②分组2: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将 T2DM 患者分为两组:A 组 GFR<90ml/min/1.73m2(n=59例)和B组GFR≥90ml/min/1.73m2(n=14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纳入对象的血液标本和临床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CTSS表达水平。UACR、血清CysC由我院检验科检测。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纳入对象的一般基本资料和临床检验指标。比较T2DM患者各分组间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TSS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CTSS、CysC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发生早期DKD、临床DKD及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清 CTSS 应用于 DKD 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纳入健康对照组43例,单纯T2DM组84例、早期DKD组41例、临床DKD组75例,四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三组间糖尿病病程和BMI无统计学差异。T2DM三组间BM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DKD病情加重,合并高血压比例逐渐升高(P<0.05)(2).两种分组中临床资料比较:分组1中三组间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lc,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DKD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均高于单纯T2DM组和早期DKD组(P<0.05),GFR低于单纯T2DM组和早期DKD组(P<0.05);早期DKD 组收缩压、舒张压、SUA、SCr、GFR、BUN、TG、TC、LDL-C、CysC、RBP与单纯T2DM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组2:A组和B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FBG、HDL-C、糖尿病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收缩压、舒张压、SUA、Scr、BUN、UACR、TC、TG、LDL-C、CysC 明显高于 B 组(P<0.05)。(3).两种分组中各组间血清CTSS的比较:分组1中早期DKD组和临床DKD组血清CTSS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临床DKD组血清CTSS水平高于早期D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T2DM组血清CTSS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组2:A组血清CTSS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4).血清CTSS和CysC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TSS水平与FBG、LDL-C、HDL-C 无相关性(P>0.05)。血清 CTSS 水平与 UACR、RBP、BUN、Scr、TC、TG、SUA、CysC 呈正相关(P<0.05),与 GFR 呈负相关(P<0.01)。血清 CysC 水平与 FBG、TC、LDL-C 无相关性(P>0.05),与 UACR、RBP、BUN、Scr、TG、SUA、CTSS 呈正相关(P<0.05),与 GFR、HDL-C 呈负相关(P<0.05)。(5).T2DM发生DKD和肾功能下降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组1中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CTSS升高(OR=1.541,95%CI=1.244~1.910,OR=5.690,95%CI=1.856~17.506)、血清 CysC 升高(OR=1.611,95%CI=1.041~2.492,OR=2.880,95%CI=1.175~7.062)均是 2 型糖尿病发生早期DKD、临床D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组2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收缩压升高、BUN升高、TC增加、血清CTSS升高(OR=2.835,95%=1.260~6.381)和血清CysC升高(OR=1.345,95%CI=1.116~1.620)是T2DM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血清CTSS、CysC对DKD和T2DM肾功能下降的诊断价值比较:采用ROC曲线比较血清CTSS和CysC对早期DKD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血清CT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cut-off值为827.42pg/ml,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99%;血清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cut-off为1.16mg/L,灵敏度为47%,特异度为99%。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CTSS和CysC对临床DKD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CT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cut-off为974.14pg/ml,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96%;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cut-off为1.16mg/L,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98%;两者联合后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91)。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CTSS和CysC对T2DM患者肾功能下降的诊断效能,显示血清CT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敏感度为85%;CysC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敏感度为88%。血清CTSS和CysC联合检测诊断T2DM肾功能下降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45),敏感度提高至90%。结论1.血清CTSS对早期DKD诊断价值优于血清CysC,并能评估DKD病情严重程度。2.血清CTSS和血清CysC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T2DM肾功能受损的诊断效能。
其他文献
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造成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目前,研发高效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是燃煤烟气污染物控制领域的重要方向。液相吸收法是一种低温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但烟气中一氧化氮(NO)水溶性差,在吸收液中传质阻力较大,导致NO液相脱除性能差。利用铁基催化剂活化过氧化氢(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将NO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高价态氮氧化物及
学位
背景与目的鉴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疾病血管病变更加严重并伴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和其他不良事件,因此对于ACS合并T2DM患者的风险评估及预后的改善一直是全世界心脏病学家关注的焦点。目前认为疾病风险增加与血小板反应性及炎症之间有密切关系。炎症是T2DM及ACS患者发病的共同基础
学位
酚类污染物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虽然非均相类芬顿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稳定性高、p H适用范围广、可回收且经济效益好、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但是很多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存在易团聚,活性低等缺点,开发活性高、不易团聚的类芬顿催化剂用于降解酚类污染物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采用浸渍煅烧法成功制备了nFe2O3/MIL-101(Cr)复合材料催化剂,确认了nFe2O3/MIL-101(Cr)复合材料的最
学位
尼龙5X是目前公认的尼龙66替代材料,其技术核心是单体戊二胺的高效合成。传统戊二胺合成方法是L-赖氨酸生物发酵脱羧法,但存在戊二胺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酶活低、酶结构不稳定等不足。多相化学脱羧法因具有催化剂易分离、不受戊二胺毒性影响等特点,逐渐受到研究者们青睐。本论文创新性地采用一步化学脱羧法,以负载型氧化钌为催化剂,开展L-赖氨酸脱羧制戊二胺的研究,为高效合成戊二胺开辟了新思路。(1)利用等体积浸
学位
当今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化石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并提倡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迫切需求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投入使用。生物质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性、可再生性,其热解产物为生物油,可用于生产燃料、大宗化学品原料,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同时是亚洲第一大花生生产国,每年花生壳的资源约为500万吨,实现花生壳
学位
目前我国铜资源短缺的现状与铜消费量增长的趋势之间矛盾日益严重,而铜渣作为火法炼铜产生的固废资源,其铜品位大多高于我国铜矿的可开采品位,具有较高回收价值。铜渣成分复杂,铜与脉石矿物嵌布紧密,如何将铜渣中含铜相与其他矿相有效分离是实现铜渣中铜高效回收的关键。本试验选择环保高效的甘氨酸为浸出剂,采用浮选-甘氨酸碱性浸出法联合分离提取铜渣中的铜,以工艺矿物学研究-浮选试验-浸出试验-浸出动力学分析-浸出液
学位
理论计算在能源领域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开发和设计新型能源存储和转化材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性原理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电子结构、吸附与扩散性质、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解析,可以清晰地解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机理、预测和设计高性能材料。对于锂相关的电化学过程,如锂硫电池中在锂离子(Li+)传输中硫正极锂化产生一系列多硫化锂中间体(Li2Sn,n=1~8)导致穿梭效应,锂介导电化学氮还原反应的机理仍没有
学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埃索美拉唑(ESO)及两者联合在调节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和可能分子机制,为两者联合应用抗胃癌治疗提供实验和分子理论依据。方法1.用CCK8方法分别检测ESO与EGFR抑制剂AG1478单独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和AGS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出两药作用于两种细胞的IC50值,为后续实验选择合适的给药浓度提供参考。2.将SGC-790
学位
Beta分子筛是一类具有三维十二元环交叉孔道结构的微孔材料,在石油化工、有机合成、吸附、分离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作为催化材料备受研究者关注。金属杂原子的引入是调控分子筛酸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在Beta分子筛中引入金属Sn,可得到具有独特Lewis(L)酸性质的Sn-Beta分子筛。文献表明Sn-Beta分子筛具有较强的C-O和C=O键活化能力,在涉及各种含氧化学品的转化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催化
学位
槲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丘陵地带。槲树叶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和商业价值。为提高槲叶的附加值,常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这些有效物质,但提取效率比较低;为提高提取效率,本组采用的水热醇提法经前期实验验证效果良好。本文首次对水热醇提过程中槲树叶颗粒的浸泡、升温无相变传质传热现象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粉碎后的槲树叶颗粒密度、堆积密度、粒度分布等物性参数进行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结果建立合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