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社会救济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省赈务委员会和江西分署在江西省展开的一系列救济和复原工作。主要从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对江西省赈务会和江西分署的设立以及机构分布和人员组织进行论述;第二大部分对省赈会和江西分署在江西开展的具体的社会救济工作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是对三四十年代江西省的救济工作的评析。本文首先对江西省赈务会和江西分署的成立和机构设置做简要论述,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不时发生的水旱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灾害,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赈务委员会以及联合国成立善后救济总署的背景下,江西省赈务会和江西分署应运而生,不但在国统区,而且在苏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救济工作。其中,赈务会分会和善后救济小组遍布整个江西省,较为健全的机构设置和救济人员的相互配合,保证了救济工作的顺利进行。接着对具体的救济工作进行论述,三四十年代江西省的救济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注重救济,后期注重善后。在前期的救济活动中,主要从紧急救济、急赈、收容、特赈等几个方面论述;在后期的善后措施中,主要从工赈、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教育善后进行论述。最后对三四十年代江西省的社会救济工作进行评析。江西省赈会和江西分署对江西的灾荒和战后的复原做出了重大贡献,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救江西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为江西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成效显著。但在肯定其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严重不足,如:政党阶级对立、救济物资短缺、机构庞大等,使得救济工作难以得到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教育水平落后,民众普遍蒙昧无知。为了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提高根据地群众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为了动员占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积极抗战,在近代女学
天津新闻事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呈现繁荣之势,其中《大公报》、《益世报》走出天津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报,市民小报也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天津的报人群体逐渐形成,在公共团
随着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各种慈善救济事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作为背靠大海又邻近长江的膏腴之地,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南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形
目的探究LncRNA MEG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对OSCC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qRT-PCR法检测OSCC患者口腔粘
杜鹃花(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著名观赏植物,是世界名花,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野生杜鹃资源丰富,但育种进程缓慢,因此,充分利用我国杜鹃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对促进我国杜鹃花
由于火灾对社会公共秩序、百姓生活以及国家政治稳定的巨大危害,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将一些涉及火灾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而且主要以严厉的刑罚来防控这类危害发生。在集历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是一位特殊的国际友人,他出生于荷兰,自幼便与父母定居中国,解放后加入中国国籍,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与中国有着不解的情缘。爱泼斯坦一生两次在华,其中
自1929年青海建省以来,该区域的农业活动始终处于特殊的背景之下。一方面,受限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受限于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的农业活动也因此具有特殊的地
含有免疫激活序列的DNA或寡聚核苷酸对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广泛的激活作用.本文综述DNA免疫激活作用的结构基础、细胞及分子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