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ETM协同编著系统的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eg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是美国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推行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Cycle Support,CALS)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向装备使用和保障人员提供实时、高效的技术信息支持。同时,可以解决传统技术资料重量沉、体积大、造价高、维护困难、机动性差、使用不便、保管负担重等问题  S1OOOD是一个采用公共源数据库(Common Source Database,CSDB)来创建技术文档的国际标准。符合S1OOOD的技术出版物,数据不再是以传统的“章节”形式出现,而是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即数据模块(Data Module,DM)。技术手册以出版物模块(Publication Module,PM)的形式组织,它通过定义出版物的内容和结构,并引用DM来实现。S1OOOD这种模块化设计思想有利于技术信息内容的一次创作生成,多次重复使用:一次更改,全部引用内容的自动更新。这极大的提高了IETM的编著效率和更新的及时性。目前,S1OOOD已成为IETM相关标准和产品研究的主流,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工业组织,以及几十个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都开始采用S1OOOD。  首先,本文对S1OOOD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进行介绍和分析,给出了基于S1OOOD的IETM协同编著元模型和IETM协同编著系统参考模型,用于指导IETM产品的研发工作。  其次,本文通过对S1OOOD与传统出版物的对比分析,结合IETM编著和使用的现实需要,阐述了IETM编著与使用中存在的不足:1、相关DM实例之间的多维关联关系维护复杂且困难,导航功能偏弱。2、没有开放式的为特定用户角色提供专项信息集的功能。通过分析SIOOOD数据模型,给出了IETM协同编著多维模型体系,解决了IETM编著与使用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再次,针对IETM协同编著多维模型体系设计了IETM协同编著过程模型。  最后,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给出了IETM编著系统的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  1.给出了基于S1OOOD的IETM协同编著元模型和IETM协同编著系统参考模型,用于指导IETM协同编著系统的研发。  2.通过扩展DM的数据模型,给出了一种面向装备技术信息的DM多维关联关系数据模型,解决了相关DM实例之间的多维关联维护复杂的问题。  3.通过扩展DM的数据模型,给出了一种面向用户使用的开放式DM多用户视角数据模型,满足了特定用户对IETM专项信息集的使用需求。  4.通过扩展PM的数据模型支持了基于DM多维度、多视角数据模型的IETM发布。  5.通过对WfMC工作流过程元模型的扩展,设计了面向多维数据模型体系的IETM编著过程元模型,确保相关角色在各自的专业层上开展IETM的编著活动。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以及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的高速发展,通过拍摄数字相片和数字视频并上传分享网站以记录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地表过程生态灾害模型对于地表各种灾害如暴雨、暴雪、干旱、火灾等的模拟与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模型的处理运行速度对于灾害预测及快速响应来说至关重要。并行计算是加快
学位
云计算平台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管理以及调度平台,通过采用虚拟化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帮助用户获得所需的资源。混合云结合了公有云在资源分配能力及私有云在用户需求定制化方面的优
近年来,工作流技术成为了办公室自动化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工作流技术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部分或全部自动化,通过将工作流程按照任务、角色进行分解提升了企业业务流程运行的
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量的数字化医疗设备被用于诊疗实践。这些医疗设备的应用所产生的大规模的医疗影像,能够清晰的对人体结构和病理信息进行展示,成为诊疗决策的重
如今,网络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政府办公、企业经营,还是个人生活都在享受着网络应用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然而,随着人们对网络应用的依赖日益增加,网络技术也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基于视觉的交互成为当今人机交互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中的人脸跟踪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人脸作为人类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具备不易
由于近些年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也随之而生。在“智慧地球”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新一轮的科技革新即将全面展开。物联网将是以物物相连为基础的,能够应用到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也从原来的单纯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转移到提高产品服务上。而呼叫中心的诞生,把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