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加明显,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如何抑制全球升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议题。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受到粮食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迫,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关系密切,同时也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作为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转型以及国家减排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厘清中国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合理构建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测算体系,模拟分析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结构,进而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路径和政策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为今后我国气候工作的开展以及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由于农业生产行为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为了准确分析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以及测算分析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和结构,本研究基于环境经济学、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和方法,基于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情况,明确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构建中国农业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及粮食产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测算并分析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和结构。另外,本研究还构建了农业能源技术进步情景,模拟分析了能源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我国今后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数据参考。通过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结论:(1)2008—2050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整体呈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至2050年排放量达到8.85 MtCO2-e。不同阶段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不同,增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三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差异较大,其中非CO2类温室气体是导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N2O排放的增长速度最快,以5.80%年均增速增长至3.04 MtCO2-e,而CH4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占比始终保持最高。(2)2008—2050年,我国农业CO2排放逐年增长,由2008的172.52 MtCO2-e以3.96%的年均增长率增加至2050的879.99 MtCO2-e。其中,农用物资作为最主要的农业CO2排放源,其排放量至2050年增加至869.71MtCO2-e。此外,模拟期内我国农业用地总面积在模拟期间呈增加趋势,增加至662.13 Mhm2,我国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显示为碳汇,碳汇总量至2050年累计达到4454.99 MtCO2-e,其产生的碳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CO2排放。(3)2008—2050年,我国农业非CO2类温室气体排放量至2050年达到8.12 MtCO2-e。其中,畜牧业生产活动为最主要的排放来源,其排放量在总量中占比逐年提高,以6.04%的年均增速增长至5.62 MtCO2-e,其占比也从51.35%上升至69.31%。(4)在农业能源技术进步情景下,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农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基本维持不变。此外,农业能源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能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