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以议题为纽带、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素养为旨归来组织安排教学的学科课程,注重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从而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具有导向性、议题性、参与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侧重帮助学生围绕议题综合运用多个模块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逐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其理论依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其实践依据突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导向和目的导向,一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二是切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创新,三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其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有利于贯彻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在组织实施中,首先要明确实施的要求,包括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定位、议题数量的安排与情境问题的处理、“预设”教学目标与“生成”教学效果的处理、“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巧用等。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明确教学目标;以议题为方向,开展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巧设活动情境。最后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要合理运用多元评价的评价标准和适当的评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