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梁损伤检测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结构由于自身能耗、长期荷载作用、化学侵蚀、火灾危害、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建立并完善相应预警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结构损伤及其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如何对建筑结构进行准确地损伤识别、损伤定位及损伤程度的量化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对11根简支预应力梁和4根自由预应力梁进行动力试验,并运用ABAQUS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及动力学理论分析,经过动力指纹法研究,结果表明:(1)简支梁动力试验受外部环境干扰较大,振型曲线突变点较多,LMS模态分析极点选择较困难;而自由梁动力试验受外部环境干扰较小,振型曲线光滑,模态分析极点选择容易。(2)综合分析各简支预应力梁前四阶振型和频率值,结果表明:动力测试中,简支梁支座不能起到理想简支约束作用,反而等同于弹性支座。实测高阶频率和振型与简支梁理论值区别明显,实测各阶频率和振型与弹性支座梁理论值基本一致。为今后预应力混凝土梁动力试验和模态分析等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3)阐明了自振频率值、模态置信度和模态刚度能够反映预应力梁的真实损伤状态,并利用相应仿真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提出了以实测三阶、四阶频率变化率和模态置信度为损伤指标的BP、PNN神经网络损伤识别方法,研究发现该方法适用于真实试验梁的损伤识别;提出了以实测三阶、四阶模态刚度变化率为损伤指标的BP、PNN神经网络损伤识别方法,研究发现该方法同样能够对试验梁进行有效损伤识别。(4)利用仿真分析阐明了振型变化率、振型比值、DSI指标和曲率模态在预应力梁损伤定位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发现采用低阶模态的损伤定位方法明显好于高阶模态的损伤定位方法;振型变化率、振型比值和DSI指标的定位识别效果基本相同,而曲率模态的定位识别效果明显优于前三种动力指纹方法。另外,利用上述四种动力指纹损伤定位方法对测试效果较好的自由梁进行损伤位置识别表明:各损伤定位方法对试验梁很难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识别,各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其他文献
湿喷桩复合地基是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在含结构物路段、桥头过渡路段和地质条件较差的特殊路段等处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学术界与工程界一直在对这种
供水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正确认识供水业的现状,有必要把供水业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优化,
城市给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供水系统中,管网部分的投资一般要占到工程总投资的70%,而且涉及到庞大的能耗和运行管理费用。因此,寻求整个供水系统的造
传统意义上的冷弯薄壁型钢,其钢板厚度不宜大于6mm。但随着冷弯型钢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的提高和钢材材质、防腐涂料的改进,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厚度大于6mm的中厚壁冷弯
随着结构工程的发展,很多性能与速度相关的结构控制装置(摩擦耗能器、粘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结构上,传统的慢速拟动力实验已无法正确地反映速度相关型
承压桩、抗拔桩、锚杆都是埋于半无限体中的杆件,具有模型上的类似性。这种类似性使之在力学性能、分析方法上都具有共性。长期以来,这三者都在各自领域内独立发展,而将这三者进
近几年来,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得到飞速的发展,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大量采用,越来越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被提出并采用。南京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屋盖结构就是突出的新
本论文讨论了单自由度线性隔振系统的有效性,结合现行规范反应谱讨论了隔震系统参数优化.铅芯橡胶支座恢复力通常简化为双线型随动硬化模型,本文首先针对这一模型编写了可以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建立了基于性能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的理论框架,并展示了设计中性能设防目标、概念设计、设计方法等各关键环节的子框图,较为清晰的展现了设计的基本过程.将
钢和混凝土是桥梁结构的主要用料,这两种材料在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上有很大差异。采用钢或混凝土单一材料的桥梁,其结构性能往往受到材料特性在某些方面不足的限制。钢材抗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