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运行机制的盛行,企业的资金需求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外部资本市场在为企业提供平台的同时也有着运作不规范、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于是企业相继转向内部资本市场谋求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加有效的资金配置。内部资本市场作为外部资本市场的补充,对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内部资本市场可能会因为有效的运行大大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合理地配置内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运行机制的盛行,企业的资金需求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外部资本市场在为企业提供平台的同时也有着运作不规范、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于是企业相继转向内部资本市场谋求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加有效的资金配置。内部资本市场作为外部资本市场的补充,对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内部资本市场可能会因为有效的运行大大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合理地配置内部资源,也可能会出现“过多投资”、“利益输送”等问题。同时企业金融化现象逐渐普及,如何避免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振兴实体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2022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中也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于是本文主要就非金融企业中内部资本市场对其金融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阅读并整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资本市场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与不足,通过介绍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效应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其次,本文先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以2015—2020年之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其金融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可用资金水平在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金融资产比例配置的影响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分组检验了国有和民营企业之间的该种影响是否成立、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于企业长短期金融资产是否有不同的效应。然后以我国大型民营企业雅戈尔集团为例,对其业务板块、经营状况、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和金融化水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案例及实证的分析结果,对于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就如何让内部资本市场健康运行、避免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下,我国在经济增长和贫困减少方面取得决定性的进展。2020年,我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扶贫事业的重心从绝对贫困转移到相对贫困。农村作为贫困多发场域,依然是相对贫困治理的主战场,如何缓解农村相对贫困是后扶贫时代的重要任务。2020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根据可行能力理论和多维贫困理论,社会保险和人力资本作为提升贫困群体可行能
随着我国的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不断上升并成我国股票市场成长和繁荣的重要标志。这种市场结构变化赋予了机构投资者新的任务和使命,如何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成为新时代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创新、融资约束、企
我国债券市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以来,规模越来越大,交易越来越频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约束下,我国债市总体发展平稳,市场规模已达世界第二。但是,2014年“超日债”、2015年“天威债”先后违约打破了这份平静,同时也动摇了债券市场根深蒂固的刚兑信仰。2018年起,大规模的“违约潮”席卷我国债市,违约特征从早期局部地区、民营企业的零星违约,发展为高评级国有企业连环违约。2020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对医药生物行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医疗体制建设及药品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医药生物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投中研究院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共有613家企业实现IPO国内上市,其中415家上市公司身后有VC/PE机构背景,渗透率为68%,仍处于近十年峰值,创投力量在很多科创企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2022年2月的投融数据显示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不断发展,契合了广大居民利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新思潮,同时也成为银行业务创收的新增长点。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诸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问题的出现打破了发展的稳定性。2018年4月27日,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引导理财业务回归到代客理财的本源,要求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这标志着资管行业新时代的开始。资管新规将重塑理财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且在平稳健康发展。但是经济健康发展路上总会遇到瓶颈,对于企业来说,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等问题正是其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融资问题依旧困扰着企业发展。通过现有文献研究结论显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方式之一为履行自身社会责任。而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多样,其中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是其中一种有效且新颖的形式,它是指企业为响应国家及政府部门的
我国资本市场随着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正稳步地高质量发展,粗放式的经济结构成为过去式。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投资者认可度不断提高,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稳步发展的背后是政府监管趋严,企业的融资成本开始不断上升。2014年首次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向整个债券市场敲响了警钟,自此债券违约频率上升,规模增大,无疑对金融市场的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至2020年,更是集中出现了
在全世界经济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步分离,关于股权结构和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也受到了重视。股权集中度实际上体现了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之间分配的水平,通过研究企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我们能够发现企业在股权结构改进方面的途径以及企业绩效提高的方法。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特殊行业,房地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
随着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越来越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相继出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接着在2021年,碳达峰与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战略决策阶
ESG概念首次在2004年的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中被明确提出,ESG标准分别针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良好的环境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是ESG评级所重视的考量方向。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有很多企业认为对ESG表现进行投资支出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表现,基于此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就是ESG表现与企业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