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越来越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相继出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接着在2021年,碳达峰与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战略决策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越来越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相继出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接着在2021年,碳达峰与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战略决策阶段迈入系统部署阶段。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活力逐步显现,各类绿色金融工具陆续开始发展,例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引导社会资本助力绿色转型。作为一种绿色金融工具,绿色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向低碳绿色项目提供支持,也具有低成本的融资优势。但是由于绿色资产证券化还处在发展初期,应用不够广泛。绿色产业的特点与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绿色属性天然契合,若能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绿色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在这种形势下,本文希望对企业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进行多角度的案例研究,考察其应用效果,尝试发现和揭露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予以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对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总结了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实现路径,概括了当前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对其政策环境、市场现状进行了归纳描述。接着,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金风科技的首单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展开论述,第一步介绍了其融资动因、交易结构、基础资产、信用增级措施、绿色认证等关于该项目的基本情况,第二步从融资成本、经济效果、社会效益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应用效果评价,第三步则总结了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例如增信主体较为单一、本土绿色认证体系不完备、融资成本优势过度依赖政策优惠、环境信息披露不规范、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弱等,分析其原因,为后文的总结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科学的研究,本文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给予政策建议。作为上交所的首单风电行业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本文所研究的案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不仅向中国社会输出了绿色产业融资的先进经验,也暴露了一些具体问题,值得研究。本文研究认为,绿色资产证券化在支持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发挥着独特的融资优势,但也存在增信手段不够、市场自主功能发挥不够、融资成本未充分降低、环境信息披露不规范等问题。此外,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企业应该加强外部增信、完善绿色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主导机制、实行严格的绿色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投资者激励机制等。
其他文献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体系的最后一道关卡,在增进纳税意识,打击税收违法犯罪,促进建立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上具有突出作用。在当前国地税合并、跨区域稽查局设立和税收征管体制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税务稽查体制提出了新一轮的改革要求。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提升税务稽查效率,在着力打击虚开发票和逃避缴纳税款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处理好管查关系,对轻微涉税违法行为加强管理等,都是税务稽查改革重点方向。本文从税务检举
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但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的逐年弱化,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日趋凸显起来。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农村发展也有了更多资源,因此,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亟需探索一条满足其需求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青春里”社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作为将农村原居养老与乡村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下,我国在经济增长和贫困减少方面取得决定性的进展。2020年,我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扶贫事业的重心从绝对贫困转移到相对贫困。农村作为贫困多发场域,依然是相对贫困治理的主战场,如何缓解农村相对贫困是后扶贫时代的重要任务。2020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根据可行能力理论和多维贫困理论,社会保险和人力资本作为提升贫困群体可行能
随着我国的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不断上升并成我国股票市场成长和繁荣的重要标志。这种市场结构变化赋予了机构投资者新的任务和使命,如何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成为新时代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创新、融资约束、企
我国债券市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以来,规模越来越大,交易越来越频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约束下,我国债市总体发展平稳,市场规模已达世界第二。但是,2014年“超日债”、2015年“天威债”先后违约打破了这份平静,同时也动摇了债券市场根深蒂固的刚兑信仰。2018年起,大规模的“违约潮”席卷我国债市,违约特征从早期局部地区、民营企业的零星违约,发展为高评级国有企业连环违约。2020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对医药生物行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医疗体制建设及药品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医药生物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投中研究院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共有613家企业实现IPO国内上市,其中415家上市公司身后有VC/PE机构背景,渗透率为68%,仍处于近十年峰值,创投力量在很多科创企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2022年2月的投融数据显示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不断发展,契合了广大居民利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新思潮,同时也成为银行业务创收的新增长点。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诸如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问题的出现打破了发展的稳定性。2018年4月27日,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引导理财业务回归到代客理财的本源,要求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这标志着资管行业新时代的开始。资管新规将重塑理财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且在平稳健康发展。但是经济健康发展路上总会遇到瓶颈,对于企业来说,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等问题正是其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融资问题依旧困扰着企业发展。通过现有文献研究结论显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方式之一为履行自身社会责任。而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多样,其中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是其中一种有效且新颖的形式,它是指企业为响应国家及政府部门的
我国资本市场随着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正稳步地高质量发展,粗放式的经济结构成为过去式。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投资者认可度不断提高,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稳步发展的背后是政府监管趋严,企业的融资成本开始不断上升。2014年首次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向整个债券市场敲响了警钟,自此债券违约频率上升,规模增大,无疑对金融市场的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至2020年,更是集中出现了
在全世界经济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步分离,关于股权结构和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也受到了重视。股权集中度实际上体现了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之间分配的水平,通过研究企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我们能够发现企业在股权结构改进方面的途径以及企业绩效提高的方法。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特殊行业,房地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