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氨酸生物合成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氨酸是茶树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现已开发出多种产品应用于食品医药行业,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前人生产茶氨酸的方法,主要是先由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进而建立悬浮细胞系,利用悬浮细胞生产茶氨酸,所用外植体多为茶树的茎或叶。但是天然情况下,茶树根部才是茶氨酸的主要产生部位,目前还没有人用根做过这方面的实验。 本论文探讨了茶氨酸的几种生产方法: 一 利用茶树Lg培养细胞生产茶氨酸。①第一次用根部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茶氨酸的合成;②第一次得到了茶树培养细胞的茶氨酸累积曲线;③发现Lg细胞培养的第三天加入前体效果最好。另外通过向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有机氮源,选择出了可以提高细胞茶氨酸含量的较好的有机氮源,为水解酪蛋白。最后通过更新培养基、延长培养时间,使细胞茶氨酸含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 首次利用茶树毛状根产生茶氨酸。利用发根农杆菌可使双子叶植物形成毛状根,同时茶树中茶氨酸的主要生产部位是根部的的特性,利用发根农杆菌感染茶树组织,得到了茶树毛状根。比较了几种发根农杆菌对茶树的感染效率,得知对于茶树来说,发根农杆菌15834和9402是感染效率较高的株系,而A4和1601感染效率较低。通过添加乙酰丁香酮,证明一定浓度的乙酰丁香酮可以有效地提高发根农杆菌的转化率。同时比较了两种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发现头孢噻肟比头孢拉丁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好。测定了不加前体时茶树毛状根中的茶氨酸含量。建立了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的操作体系。但由于时间关系,茶树毛状根的大规模繁殖和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改进工作尚未开展。 三 探讨了利用假单孢硝还菌1.1796生产茶氨酸的可能性。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假单孢硝还菌1.1796的谷氨酰胺酶活性较低,对茶氨酸具有较低的分解活性而不具备合成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 长期、无节制的饮酒精是造成人类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过量的酒精可破坏肝细胞,产生的不同发展进程的病变——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
在“九五”期间,石油化工研究院(RIPP)开发了在中压条件下以中间基原油生产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的成套技术。为了使该技术能成功地推广应用,对该过程的反应动力学行为、进料
润滑油临氢降凝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会引起含分子筛的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失活,对使用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临氢降凝工业装置上正常使用的RDW-1催化剂,通过模拟使用条
制造业面对频繁变化的外部需求必须作出迅速响应,这迫使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形成一条透明的、通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建立面向全生命周期虚拟产品模型是实现此目标的关
本文研究了通用数控(NC)代码编译器的技术构成,探讨了系统开发的实施策略及应用方式,开发出了一个具有通用意义的NC代码编译系统,研究了系统组成的相关问题。 1. 将编译技术
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云南省西北部纳帕海,采用路线调查结合瞬时扫描行为取样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的时间分配及其与年龄、集群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一方面,纪实主义风格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异军突起,掀起声势浩大的纪实浪潮;另一方面,规模空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化运动席卷全国,形成纪录片收视高峰。然而,90年代中
中医对酒的应用早有论述,有关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辨治调护也有大量文献记载。中医学的血瘀证多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性疾病。本课题旨在探讨饮酒与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脑
江海直达运输是河运与海运的相互渗透与延伸。目前,江海直达运输采用独立的船型,已发展成为新型的运输方式,江海直达驳运输方式是其中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与采用水运技术的不
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欠发达地区能否保证工程实施的质量呢?由于财力不足,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突出,欠发达地区教师离职进修的可能性小。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