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清玄乡土文化散文及审美风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ong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散文是最自由、最朴素、也是最广泛的表达现实人生和人心的一种。我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千年的积淀和传承,使得散文这棵大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台湾散文是中国散文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五四”散文传统的延续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留下的印记,还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交融后结出的硕果。笔者试以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为代表,首先介绍了他“快乐地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的人生观以及在其影响下的以“爱”和“美”为文化底蕴的创作观;其次以林清玄早期和成熟期的作品为重点,剖析了他此间绝然感性,富于韵味又充满乡土意蕴的乡土文化散文,得出结论:他将鲜明的台湾乡土色彩和强烈的中华民族色彩融为一体,摆脱了传统乡土文学,强调异域情调,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中,对台湾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卷展开描绘,既涂染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又笼罩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整体呈现出不容割裂的中国气派;再次简要探讨了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林清玄散文中东西宗教相融汇的特征: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儒道佛家的东方精神,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他以西方基督教的博爱精神,表达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思索和终极关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和解强烈的生命意识;最后将林清玄与台湾乡土文化散文发展不同时期的几位代表作家的审美风味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在他的散文笔法中,除了带有“空故纳万境”、“返朴归真”等我国古代圣贤的审美观以外,他的散文还具有意蕴的显在性与恬淡的行文格调等审美风味。
其他文献
明初的翰林直接参预机务,在政治上有突出的地位,但随着内阁的建立和发展,逐渐分割了翰林顾对君主的职能,因此在永乐以后,翰林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有明一代,翰林这个特殊的群体
在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质量优异的国际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国对薄弱学校的关注已提上日程。英国新工党政府上台后把教育作为推动公共事业的政策基础,随之推出的薄弱学校改进政策引
“情节”概念是西方文论的产物,一贯受到西方文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小说观念中,“情节”则是作为其类特征而存在的。作为美学命题和文学命题的小说“情节”,其萌生和发展
民国油画,可以说是我国油画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时期。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西方的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许多学生前往欧洲勤工俭学,带回了西方绘
二十世纪初期,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工业国家)的女性主义思潮开始形成,与此同时,中国女性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二十世纪初期新文化启蒙之
目前,男女教育机会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已经得到社会的重视,而消除课程和教学中的性别不公平是实现男女教育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别观念形成的关
票据诈骗犯罪是票据活动的负面产物,随着票据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票据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票据诈骗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犯罪,具有涉案标的大,团伙作案多,作案手段智能化的特点
在绝大多数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都遭受到了人身、财产甚至精神上的损害,这些损害理应得到相应的赔偿,但在司法实践中,犯罪行为人尤其是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的犯罪行为人经济能力
广告在当今这个已进入信息时代的商品社会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广告翻译也日趋重要。广告翻译介于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有“半文
当前,人类正在面临着一场生存危机,实质上,这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危机。文化是人最根本的生存方式,它以文化模式的形式影响和束缚着个体的活动,在文化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