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剩余牙本质的厚度对纤维桩核修复体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正畸需要新鲜拔出的54颗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8颗,各组分别使用直径为1.3mm、1.6mm、1.9mm的纤维桩配套钻预备桩道,记录根管口8个壁的牙本质厚度,颊壁、舌壁、近中壁、远中壁、近颊壁、远颊壁、近舌壁、远舌壁。置入纤维桩,堆塑树脂核,粘戴CAD/CAM氧化锆全瓷冠,制作实验试件。使用1mm/min的速度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45°侧向加载,记录持续加载直至标本任一处发生折裂时的折裂载荷值及破坏类型。结果:A组的折裂载荷值最大,B次之,C组最小,折裂载荷值均数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折裂载荷值组间两两比较,LSD检验可得,A组和B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的差异较A组和B组间的差异更显著,B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冠部桩道口8个壁牙本质厚度中颊壁(F=3.77,P=0.04)、舌壁(F=3.71,P=0.03)、近中壁(F=4.21,P=0.02)、远中壁(F=3.22,P=0.048)及近颊壁(F=4.40,P=0.04)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远颊壁(F=1.32,P=0.28)、近舌壁(F=3.14,P=0.97)、远舌壁(F=1.83,P=0.19)厚度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根长、颊舌径、近远中径均数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本质肩领高度相同情况下,不同直径的桩道针桩道预备后下颌前磨牙剩余牙本质壁厚度会有不同,其抗折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上不需要增大纤维桩的直径来增强其抗折强度,否则会加大不可修复性折裂的发生率,将不利于二次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