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赤酵母是现在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外源基因表达宿主。本研究是我室毕赤酵母工程菌糖基化功能改造工作的起始部分,目的是通过引入绿色木霉的α-1,2-甘露糖苷酶以削减酵母宿主表达外源糖蛋白N-糖链甘露糖苷数目。 采用Trizol试剂法从绿色木霉中提取了总RNA,用RT-PCR法从总RNA中扩增出α-1,2-甘露糖苷酶(MnsI)的cDNA序列,即mds基因。将mds基因第944位G突变成A,以除去自身XhoI位点,加上内质网定位标签HDEL序列将该基因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9,构建成pPIC9-α-M。将pPIC9-α-M中的BamHI位点消除后,再把连着α-交配因子前导肽序列的mds切下来,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AO815载体上,构建成pAO815-α-M重组质粒。选取第80位氨基酸仅有一个N-糖基化位点的人β-IFN作为报告蛋白。以含有该蛋白基因的pUC19-B质粒为模版扩增出β-IFN基因,酶切后连接到pAO815-α-A中,构建成pAO815-α-B重组质粒。将pAO815-α-B经BamHI和BgⅢ双切后,释放出α-交配因子前导肽序列和β-IFN基因,连接到经BamHI单切的pAO815-α-M载体上,构建成表达MnsI和β-IFN的载体pAO815-α-B-M。将pAO815-α-B和pAO-α-B-M分别转化酵母宿主GS115,得到单独表达β-IFN和表达β-IFN与MnsI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前者命名为PPMB1,后者为PPMG1。分别培养诱导两种工程菌,SDS-PAGE分析表明两者中β-IFN均得到表达,且两种β-IFN分子量上可见差异。细胞活性测定实验表明PPMB1菌中β-IFN活性为3.6×10~7U/ml,PPMG1中β-IFN为1.7×10~5U/ml。采用从凝胶中直接切取蛋白条带回收的方法从胶中获取PPMB1和PPMG1表达的β-IFN,经飞行质谱分别检测其分子量。通过绿色木霉α-1,2-甘露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对报告蛋白β-IFN分子量产生的影响推测甘露糖残基变化数目。结果表明绿色木霉α-1,2-甘露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有活性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