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六君子文粹》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门六君子文粹》是在南宋“崇苏热”的背景下为科举程试之用而编选的一部文章选本。这部文章选本选录张耒、秦观、黄庭坚、陈师道、李廌、晁补之等六人的文章共七十卷,六百余篇。这些文章主要以策、论等议论文字为主,显示了其注重科举实用的编选倾向。本文以《苏门六君子文粹》这部文章选本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苏门六君子”与《苏门六君子文粹》之间的关系。苏轼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在其门下聚集起了一大批文士。元祐年间,在苏轼的提拔下,张、秦、黄、晁四人同入馆阁,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南宋以来,苏轼受到推崇,苏门弟子中张、秦、黄、晁、陈、李因在党争中始终追随苏轼,表现出高尚的士人品节,因此被称为“苏门六君子”。在南宋文章选本编选兴盛的背景下,出现了《苏门六君子文粹》这部文章选本。《苏门六君子文粹》虽传为陈亮所编,但缺乏实据,当为坊肆所刊,假托陈亮之名。二是分析了《苏门六君子文粹》的编选特点。《苏门六君子文粹》在选录文章时,重选文而不重评点,虽以策论类的议论文章为主,但在入选文章类别上仍然十分广泛。在文章编选规律上,《苏门六君子文粹》将策论文章排列在前,显示出对这类文章的重视,选录六人的文章时,也以策论文字为主,有则多取,无则少取,因此六人文章在入选数量上很不均衡。在选录文章的特点上,《苏门六君子文粹》以具有科举实用价值的策论文章为主,但也兼顾到了六人文章创作的差异,注重选取六人擅长的文类,并且选录的这些文章都很注重技巧与文法。《苏门六君子文粹》中所选的文章虽然以实用性为主,但也注重文章的文学性。在选文时,由于受南宋理学思想的影响,《苏门六君子文粹》在选录文章上显示出鲜明的主理色彩。三是将《苏门六君子文粹》与吕祖谦《古文关键》、楼昉《崇古文诀》、真德秀《文章正宗》、谢枋得《文章轨范》这四部南宋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的文章选本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了它们在编选目的、选文倾向、以及选文标准等方面的相同之处。这几部文章选本在编选上都有指导初学的编选目的;在选文倾向上注重事功,视议论文字为有用文字,在政论文,尤其是史论文的选择上都有很鲜明的现实指向;在选文标准上对多种文体兼收并采,表现出义理和文辞兼重的特点。这几部文章选本之间的相似性与其编选者在思想上的传承密切相关。从这几部文章选本中,我们能看到南宋文章选本在编选体例与评点方面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文章选本编选由兴起到成熟的发展轨迹。四是从文学与文献两方面对《苏门六君子文粹》这部文章选本的价值与影响进行分析。在文学方面,《苏门六君子文粹》的编选使“苏门六君子”这一称呼最终确定了下来,对苏门六君子的典范化具有重要意义。《苏门六君子文粹》以古文为时文,对于矫正科场文章程式僵化的风气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文献方面,《苏门六君子文粹》保存了许多苏门六君子的文章,成为后世编选苏门六君子各自文集的重要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歌集,在经学和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十五《国风》以国区别,《鲁颂》与《商颂》篇目较少归为同卷。但是《雅》和《周颂》篇目较多,不能混并,因此分为整什篇。在不同时期,学者们对于《二雅》篇什的划分并不相同,本文以《节南山之什》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二重证据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对《节南山之什》的篇什、异文、诗旨、
学位
舞钢位于河南省中部,根据贺巍(2005)的划分,舞钢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舞钢方言文字的记录较少,目前只有《舞钢市志》有关于舞钢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相关规律还有一些基本词汇的读音的相关记载,语法方面的内容均没有涉及。本文主要目的是揭示舞钢方言形容词程度表示法,对舞钢方言的相关记载做语法上的补充,使舞钢方言的面貌得以更完整的保留。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
学位
南宋词坛,尚“雅”之风盛行,姜派词作去婉约词软媚之嫌,补豪放词粗狂之弊,以其“清空”“骚雅”的词风,于“婉约”“豪放”之外独树一帜。关于姜派的人员构成,经过对学界目前研究结果的梳理,并对存在争议的词人进行辨析后,南宋姜派词人界定为12位。姜派词人其家国之悲的主题沉痛隐晦,漂泊主题凄楚茫然,相思离别主题含蓄纯美,并以“骚雅”对恋情词进行了雅化,在恋情词中寄托深刻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姜派词人因师承关
学位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洪流中,杭州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屹立其中,尤其是彼时的曲家群体。彼时的杭州曲家作为易代之际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群体,是在特定地域空间中成长起来的。不论他们是身处庙宇,还是退居草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们砥砺前行,他们就是明末清初时期文坛上一批文人的缩影。这一时期的杭州文坛在“西泠派”等文学群体的带领下,诗、词、文、曲等方面皆有用力,文学活动频繁。同时杭州本土的文学家族也为
学位
关于明代散文选本,现今留存下来的最有研究价值的是明人选明文,作为断代文学选本,它们诞生的时间不在明朝,而在清初,多由遗民文人编纂而成。黄宗羲所编《明文授读》与顾有孝所辑《明文英华》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两部明文选本。两位选家年龄相差九岁,对时代脉搏的感受相近。黄宗羲祖籍浙江余姚,顾有孝祖籍苏州吴江,江浙两地相邻,同是明代江南地区的经济重镇与文化轴心。但是,基于政党纷争,两地自明初直至万历年间才彼此解禁、
学位
傅幹《注坡词》成书于南宋绍兴初年,是现存最早的宋人笺注宋词的注本,亦是迄今为止唯一流传下来的宋人笺注的苏轼词集。该书按词调编排,同调者汇编在一起,共十二卷。本文从《注坡词》的成书缘由、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与价值四个方面对《注坡词》进行研究。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傅幹《注坡词》的成书缘由。其成书缘由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苏轼词在当时广受欢迎。南宋初期,由于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苏轼的豪放词有了传播的
学位
游览赋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南朝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继《文选》之后,《艺文类聚》《文苑英华》都设置了游览赋一类,体现了游览赋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唐代继承了汉魏六朝赋的传统题材,保留了一大批优秀的游览赋作品,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本文拟从五个部分对唐代游览赋进行详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界定游览赋概念并梳理先唐游览赋的发展概况。首先界定游览赋的概念,认为游览赋是主体以审美为目的进行游览活动,
学位
《左绣》三十卷,是清代康熙年间刊刻的一部《左传》评点著作,由浙江地区的两个普通生员冯李骅、陆浩花费数十年心力结撰而成,是《左传》评点史上比较特殊和重要的一部著作。研究《左绣》,不仅使我们能够深入把握它的价值,而且对认识《左传》评点和明清文章学的某些共性具有较大的意义。绪论部分对《左绣》的研究现状作出系统梳理,确定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并简要介绍研究的方法和预期的目标。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左绣》和界定文
学位
“镜”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在历代文人的反复书写中愈可见其所承载意蕴的丰富性。唐人小说中的“镜”书写在继承先秦经、史学劝惩意义以及汉魏六朝镜异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唐人的时代感受,呈现出有别于之前的书写特征。文人或借其书写情志,或以之表达哲理,“镜”意象的内涵也因此愈加丰富。透过这些小说中的“镜”书写,可在一定程度上窥见唐代的社会风貌。伴随着铜镜的发展,“镜”字经历了由“监”至“鑑”再到“鉴
学位
《左传快读》十八卷,是清代乾隆年间刊刻的一部《左传》评点著作,由湖南善化李绍崧编撰而成。《左传快读》的评点见解独到,语言通俗平易,与此前同类著作相比具有其独特性,在《左传》评点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李绍崧《左传快读》十八卷为研究对象,将目之所及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结合相关文学理论,对《左传快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评点内容,梳理评点特色,归纳评点思想,并揭示其评点意义与不足。本文主要分五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