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姜派词人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d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词坛,尚“雅”之风盛行,姜派词作去婉约词软媚之嫌,补豪放词粗狂之弊,以其“清空”“骚雅”的词风,于“婉约”“豪放”之外独树一帜。关于姜派的人员构成,经过对学界目前研究结果的梳理,并对存在争议的词人进行辨析后,南宋姜派词人界定为12位。姜派词人其家国之悲的主题沉痛隐晦,漂泊主题凄楚茫然,相思离别主题含蓄纯美,并以“骚雅”对恋情词进行了雅化,在恋情词中寄托深刻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姜派词人因师承关系不同,可分为宗姜本支和宗姜别支,宗姜别支在认同并实践姜派词学观念,与姜派整体词风相一致,但在少部分词作中,进行了创作上的尝试。在宗姜别支的词作中,“清空”“和雅”的姜派主流词风和“凄迷绵密”“沉郁顿挫”的词风并存,丰富了姜派的整体词风形式,这与宗姜别支兼学“周”“姜”以及词人个性审美趣味的差异息息相关。但目前学界对姜派艺术特色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其整体词风特点和流变特点的研究较多,而从微观角度来具体、深入地挖掘词风特点较少,尚未有从姜派词人内部分类的角度来考察艺术风貌特点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清代以来,以词派的角度去研究姜夔及其追随者的词作风貌成为共识并认识到姜派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关于姜派人员的构成学界众说纷纭,文章将南宋姜派词人界定为姜夔、张辑、蒋捷、王沂孙、张炎、吴文英、史达祖、周密、陈允平、卢祖皋、赵以夫、高观国12位。根据师承关系的不同,分为宗姜本支和宗姜别支。南宋中期宁宗词坛,姜夔及其追随者形成了共同的词学观念和艺术风貌,姜派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姜派”这一称谓,是从形成流派的必要条件出发来命名的,而其他根据艺术风貌来命名的称谓皆存在偏颇之处,遂以“姜派”命名最为妥当。南宋中后期及宋末元初,姜派词人经历了国家衰败、灭亡的过程,民族屈辱与统治者的压迫,让原本官居下僚、终生布衣的姜派词人生活更加凄苦,词中主题多是沉痛的家国之悲和飘零之感,同时姜派强调中和、雅正的词学观念,词作要避免“为情所役”,要保持词体本色,姜派词作的家国主题是沉痛且深曲的、飘零之感是凄楚茫然的,相思离别之情含蓄、纯美。恋情主题的雅正表现在描写对象的清雅、情感的深挚圣洁,同时姜派词人用“骚雅”来雅化恋情,擅于依托恋情寄托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在共同的审美理想下,姜派词作形成了词格雅正、词境清空、词意遥深的整体艺术风貌。姜派善用清疏幽冷的意象和冷色调词语来渲染清冷的氛围,同时以词人情感为线索,用虚词将意象联结起来,从而使词作呈现出清幽空灵之境。其尚“雅”的词学理念在词作中具体表现为语言醇雅和意象高雅。并且词作立意高远,词人善用象征手法和用典表情达意,遂形成了词意遥深的效果。宗姜别支在不影响主流词风面貌的情况下,对姜派词风特点进行了丰富,于部分词作中进行了创作上的尝试,形成了凄迷绵密的词境和沉郁顿挫的词风,这与宗姜别支的师承渊源和词人个性审美趣味相关。总之,在对姜派主题取向和主流艺术风貌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姜派词人群体内部划分的角度来考察宗姜别支对姜派词风的丰富情况及原因,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细致地把握姜派词风特点。
其他文献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整本书阅读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势在必行,这要求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学习能力等多元要素,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调整,具体可以从构建导读课,点燃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构建推进课,提炼方法,实现深度阅读;构建交流课,激活思维,感受阅读魅力等多个维度着手,彰显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育人功
会议
比较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句型,而“比”字句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比”字句的句式多样、成分复杂等特点,留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各种偏误。所以我们将“比”字句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它进行全面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分别从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对“差比”句和“极比”句这两种形式的“比”字句进行分析。在句法特征中,我们归纳了“比”字句的两种基本句式“A比B+形容词
学位
宁陵县属河南省商丘市管辖,现辖14个乡镇,在方言归属问题上,《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将宁陵方言划归为中原官话商阜片。目前对宁陵方言语音系统进行系统描述的著作仅有段亚广的《宁陵方言音系》。本文在对宁陵各乡镇语音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描写了宁陵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结合《交泰韵》及《书学慎余》两部韵书进行古今比较,试图全面系统地揭示内部差异,展示宁陵方言语音演变路径。本文大致分为五部分:一、绪论。简要概
学位
动量词“遍”和“次”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使用频率高,语义相近又有交叉,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都属于甲级词汇,是留学生初级阶段就要掌握的一组近义量词,同时留学生又容易在使用中出现偏误。本文从语义和语法特征上对动量词“遍”和“次”进行分析,总结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语料,对留学生习得动量词“遍”“次”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导致留学生产生偏误
学位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写出一篇逻辑通顺、语言表达清晰、结构完整且符合汉语语法语用规范的文章,要求写作者能够正确运用篇章衔接手段。但事实上,留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出现篇章衔接方面的偏误。本文运用篇章衔接相关理论,结合留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篇章衔接偏误进行研究。所用偏误语料来自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2018级本科学生的一些习作。留学生在使用篇章衔接手段会出现忽
学位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主题式教学这一理念。主题式教学法主张教师将语言教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设置特定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具体的语言教学,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很多欧美国家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并收获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对于国内而言,汉语教学界对主题式教学法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实践成果也比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取主题式教学法为研究对象,从主题式教学法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教学班级
学位
《文選集注》匯集李善注、《文選鈔》、《文選音決》、五臣注、以及陸善經注等多家唐人所作注解,是研究唐代訓詁的重要資料。《文選集注》目前雖僅存殘帙,但仍然保存了數量可觀的針對同一語言現象而訓出多家的釋語。這些針對同一詞語的不同訓釋對研究唐代的詞彙詞義學、訓詁學、闡釋學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一語境下的同一詞語,由於上下文固定,從理論上講,本不會產生太多分歧。但文學作品的訓詁與理解既會受到文學欣賞的影
学位
汉语口语交际中的主语语序变异是在句内成分不发生增减的情况下,句子变异前后基本语义关系不变,只有语用效果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如“我考上大学了”在口语中可以表述为“考上大学了我”这类语序变异前后句子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均未发生改变的句子。这类特殊的句子在口语交际中广泛使用,有自己的形式和特点。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及其他说明。第一章,
学位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歌集,在经学和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十五《国风》以国区别,《鲁颂》与《商颂》篇目较少归为同卷。但是《雅》和《周颂》篇目较多,不能混并,因此分为整什篇。在不同时期,学者们对于《二雅》篇什的划分并不相同,本文以《节南山之什》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二重证据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对《节南山之什》的篇什、异文、诗旨、
学位
舞钢位于河南省中部,根据贺巍(2005)的划分,舞钢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舞钢方言文字的记录较少,目前只有《舞钢市志》有关于舞钢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相关规律还有一些基本词汇的读音的相关记载,语法方面的内容均没有涉及。本文主要目的是揭示舞钢方言形容词程度表示法,对舞钢方言的相关记载做语法上的补充,使舞钢方言的面貌得以更完整的保留。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