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教育界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方式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山西新绛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以及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纷纷采用学案教学的模式,在中学课改道路上先走了一步。笔者所在的江阴华士高级中学也顺应形势,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但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教师发现了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点:1、学校管理层面对学案教学的学科化探究缺乏认识,对师生教学活动的评价偏重结果性评价,即偏重考试成绩,忽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评价2、教师层面在历史学案的编制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或者将学案与教师的教案相混,或者在历史学案中堆砌大量的试题,缺乏对学生思维引导的问题路径。在学案的使用方面,部分教师不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研学课、展学课上学生的活动环节不能充分落实,辅学时缺乏针对性。3、学生层面的小组建设上有混乱无序之感。各年级各班级对学生小组建设的探究还处于自发阶段,不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笔者在翻阅一些相关文章后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是偏重学案教学的理论性和普遍性的策略研究,针对历史学科特点的操作性研究相对较少。立足于江苏高考考察要求的操作层面的文章,即学案教学学科化研究的文章更是显得薄弱。因此,本文即以江苏江阴华士高级中学“学案教学模式“为研究背景,结合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及教学最优化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访问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重点研究高三历史选修课的历史学案教学,对高三历史选修课学案的编写、运用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从学校管理层面、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生小组建设等方面探究目前高中历史学科在学案教学模式推进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学校方面要积极践行课改精神,重视对师生教学活动的激励性评价,积极推进历史教师在学案教学模式学科化方面的实践和思考。教师方面要深入进行理论学习,形成理性认识,践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历史学案,重视对学案使用过程的指导,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学生方面要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小组学习的合作意识,在研学、展学、评学和辅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案提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