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野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uji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自十八大美丽中国构想提出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在完善,在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将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进五年发展规划中,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亮点,从被纳入“五位一体”到写入“十三五”规划,绿色逐渐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而城市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组成部分,其是否实现绿色化发展关系到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生态文明城市的实现将迎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是又一次的实践与发展。因此,以全国滨海文明城市——烟台市为例,通过研究其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经验,提出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把握的原则以及推进建议,以期能对全国其他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梳理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总结出学术界研究的不足,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界定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城市”两个概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相关内容,并从美丽中国的视野下论证了生态文明城市与其的内在关系、生态文明城市的新特性和建设的目标。  第三章主要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分析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阐述了烟台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规划、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效,之后提出了烟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生态经济发展受限以及生态社会治理投入较少等。  第四章对国内外几个著名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经验进行了比较总结,进而借鉴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有益启示。  第五章提出了美丽中国视野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建议,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指导,从城市的实际出发,遵循人与自然的规律,从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性措施,从而更好地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其他文献
国家是保障人民基本权力与根本利益,囊括血缘、族群、地域、经济、文化、历史的政治共同体,它产生于社会、高于社会并日益同社会相分离。国家认同实质上是对本国现有生产力发
随着现代化加速前行,当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一方面拥有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面临着现代化带来的时代挑战。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对传统村落的不断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满足群众多元文化消费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五千年文明古国风光无限,在明清
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充沛的内容和鲜活的形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寻求着优质的思想政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