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心理账户中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账户指的是个体和家庭在心理上编码、评估和记录自身金融活动的一系列心理认知过程。近年情绪心理账户的研究发现当心理账户带上情绪标签时,其消费决策会发生变化。本研究试图通过4个实验探讨情绪对心理账户中消费决策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研究金钱来源和情绪效价对常规收入和意外之财中消费决策的影响,实验3希望发现不同的具体情绪(愤怒,悲伤)对意外之财的决策作用,实验4则旨在探索具体情绪影响消费决策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  (1)情绪效价对心理账户中意外之财的消费决策有所影响,消费者倾向于将带有积极情绪的意外之财用于享乐消费,带有消极情绪的意外之财用于实用消费或进行消费规避。  (2)情绪效价对心理账户中常规收入的消费决策没有影响,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消费者都倾向于将常规收入用于实用消费或进行享乐规避。  (3)消费者对于带有愤怒情绪和悲伤情绪的意外之财有不同的消费倾向。他们更多的将带有愤怒情绪的意外之财用于主动的实用消费中,而将带有悲伤情绪的意外之财进行消费规避。  (4)认知评价中的责任者维度(agency)(他人责任者,环境责任者)既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于意外之财的消费决策(实用消费,消费规避),也可以通过情绪(愤怒,悲伤)的完全中介作用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具体说来,他人责任者可以直接影响消费决策,也可以通过愤怒情绪间接影响消费决策;环境责任者可以直接影响消费决策,也可以通过悲伤情绪间接影响消费决策。
其他文献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成为近来道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但过往研究大多关注消极情绪(如厌恶、愤怒)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另一方面,道德提升感—看到或想象他人做道德事件或保持高
诚信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面对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道德滑坡现象,现代社会对于诚信的呼声日益增高。为了帮助更好地培养医学生这样一群优秀的医生预备人才,揭示
学位
汉字经历三千多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书写是每个中国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汉字书写的重要阶段,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力量是办学资源的软件,优质的教师资源是一所高校赢得持续发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科
教育对道德的追求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教授的”道德,而且要关注“形成的”道德。既要通过直接道德教学系统地向学生传递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又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