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铁电锆酸铅外延薄膜尺寸效应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器件集成化和微型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功能氧化物薄膜,薄膜材料相比传统块体材料拥有更丰富的物理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薄膜本身的性质对器件可靠性至关重要,所以研究清楚薄膜本身的物化性质也变得至关重要。反铁电薄膜作为功能氧化物薄膜中的一种,由于其有着存储、储能、制冷、应变制动等诸多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对其的研究。Pb Zr O3作为反铁电材料的典型材料有着优异的反铁电性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对Pb Zr O3薄膜本身在电场、应变、温度、厚度等诸多因素下的结构相变的研究。前人的研究工作显示,随着Pb Zr O3薄膜厚度降低会出现反铁电相向铁电相的转变,关于这种尺寸效应产生的原因至今也众说纷纭。由于Pb Zr O3反铁电相和铁电相之间能量差异很小,所以可能这种尺寸效应的起因并不唯一。本论文通过系统的工艺参数优化得出Pb Zr O3薄膜在(001)取向的单晶Sr Ti O3衬底上最佳的生长参数,在此参数下生长的Pb Zr O3薄膜无论是结晶性还是薄膜形貌都很好。利用得到的最佳参数制备了两组厚度梯度的Pb Zr O3薄膜,其中一组直接生长在(001)取向的单晶Sr Ti O3衬底上;另一组以20 nm厚的Sr Ru O3薄膜做为底电极间接生长在(001)取向的单晶Sr Ti O3衬底上。通过两组对比研究了有底电极对不同厚度Pb Zr O3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有底电极的一组进行一系列电学性能的表征,研究应变和电学边界条件对Pb Zr O3薄膜在不同厚度下的结构的影响,具体研究了在有Sr Ru O3薄膜做为底电极的情况下,Pb Zr O3薄膜随着厚度降低其反铁电性向铁电性转变的过程。通过分析发现Pb Zr O3薄膜生长在(001)取向的单晶Sr Ti O3衬底上有(120)和(002)两种不同取向的畴结构,而Pb Zr O3薄膜以20 nm厚的Sr Ru O3薄膜做为底电极间接生长在(001)取向的单晶Sr Ti O3衬底上时只有(120)一个取向的畴结构,这是由于有无底电极时Pb Zr O3薄膜的晶格失配度不同,导致了(120)取向在有Sr Ru O3底电极时的能量更低。无底电极样品在75 nm时完全弛豫,和体相材料一样为正交相;在12 nm时也是弛豫的。有底电极样品在85 nm时面内依旧存在压应力,但也存在四分之一阶布拉格衍射峰,所以为正交反铁电相。因为有底电极样品在17-85 nm的厚度范围里薄膜峰位基本没有移动,而且反铁电正交相和铁电菱方相面外晶格参数很近,所以通过Pb Zr O3薄膜-2扫描图不能分辨出随着薄膜厚度降低有无相转变;更薄时薄膜峰强度很弱,峰位很难分辨。随后通过对以20 nm厚的Sr Ru O3薄膜做为底电极间接生长在(001)取向的单晶Sr Ti O3衬底上的不同厚度Pb Zr O3薄膜电学表征分析,发现随着Pb Zr O3薄膜厚度降低,其逐渐从反铁电相转变为铁电相。所以在有底电极时,随着薄膜厚度降低其内部发生了反铁电正交相向铁电相转变。由于外延应变很小,因此可以得出Pb Zr O3薄膜的尺寸效应是主要是由于底电极影响了其电学边界条件进而改变了界面处的晶体结构所致。
其他文献
风致易损性是给定风速下结构发生超越某一破坏状态的累积概率,它是台风灾害损失评估重要手段,也是台风巨灾模型“工程模块”的核心内容。随着结构抗风研究的发展,风致易损性研究更加成熟,但研究的对象多为单体建筑,未考虑建筑群体间的干涉效应。考虑到干涉效应对建筑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开展考虑干涉效应的高层建筑和低矮房屋风致易损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背景和现状,本文采用基于Monte Carlo抽样的可靠度
阴极氧气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两电极反应中重要的一环,尽管贵金属铂催化剂拥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由于阴极反应动力学缓慢,导致燃料电池对外的输出受到限制,且地球金属铂资源储量稀少致使催化剂的成本高,并导致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占据其成本的很大比例,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为降低催化剂成本,制备了非铂和低铂两种类型氧还原催化剂。利用Fe掺杂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
3D打印技术能够以较高精度成型结构复杂的目标构件,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结构型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以FeSi颗粒和Co颗粒为代表的铁磁金属是一种常用的电磁波吸收剂,它易于获取且电磁性能优异。以铁磁金属作为吸收剂,采用3D打印的制备方法,有望获得制备工艺简单、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涂层。本文对Co和FeSi两种铁磁金属电磁参数随填充率和粒径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等计算机辅助手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常采用Fenton高级氧化与生物处理组合工艺。Fenton处理出水通常盐分高,含有大量SO42-(投加硫酸所致)及大量Cl-等其它离子(原水带入),高盐分导致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效率降低。好氧颗粒污泥(AGS)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关于Cl-对AGS的影响研究较多,SO42-及混合盐(SO42-、Cl-)对AGS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了AGS处理含SO42-、Cl-及混合
操控技术始终在各个学科领域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生物细胞、化学制药、电子装配以及人体医疗等领域内,逐渐浮现出对于非接触式操控的需求。超声作为一种廉价、无损的能量载体也在非接触式操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声操控相对于其它的非接触式操控方式有着操控灵活、能够穿透人体以及对被操控物体没有特殊要求的优势。传统的声操控通常都使用驻波操控。驻波操控虽然操控能量大,但却有着操控力方向单一,且需要声学元件包围被控目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对于癌症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三种方法。但传统方法存在手术风险大,毒副作用多,治疗过程较为痛苦等缺点。光热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癌症治疗技术,是借助光热转化材料在病症局部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快速升温达到杀伤癌细胞目的一种方法,具有定点消融、操作简便的等优点。已有大量关于光热治疗纳米材料的研究,然而常受人们关注的如金、银、钯等光热转换材料
经皮穿刺手术已经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临床肾脏穿刺手术依旧停留在手动刚性针穿刺阶段,机器人自动穿刺场景下的肾癌靶向柔性针精准穿刺方法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相比于传统的手动刚性针穿刺,机器人自动柔性针穿刺在提高穿刺精度,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效率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针对复杂环境下机器人自动柔性针穿刺,本文提出了新的柔性针穿刺精准规划与补偿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
含铅低熔封接玻璃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封装材料之一,应用于显示器封装、半导体封装、真空绝缘玻璃封装、太阳能电池封装和导电浆料等领域。含铅低熔封接玻璃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宽的玻璃形成范围,可通过添加组元来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玻璃。但是,含铅电子产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得到重视,开发无铅低熔封接玻璃迫在眉睫。钒磷酸盐玻璃是一种很具有开发前景的封接材料。目前制备钒磷酸盐玻璃的方法局限于高温的熔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设备在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工任务开始被智能设备所代替。其中,图像语义分割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可实现智能设备实现对场景的完整理解,是智能设备进行更好决策的前提。目前图像语义分割网络的主流研究方向聚焦于分割精度的提升,庞大的网络规模以及复杂的计算过程提高了网络模型的部署难度,使得语义分割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瓶颈。另一方面,在轻量化网络语义分割网络的
折纸机构具有质量轻、展收比高、柔软性好、易小型化设计等特点,在机器人机构设计、宇航空间可展开机构、微纳操作、医疗无创手术、穿戴设备、能量吸收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折纸机构的微型柔性多自由度机械臂,能够通过磁场驱动实现弯曲、锚定、伸缩等操作。本文在折纸机构设计,电磁驱动器设计,磁定位方法与轨迹控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进行了折纸机械臂的构型设计与仿真分析。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