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学双阱的微颗粒轨迹移动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控技术始终在各个学科领域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生物细胞、化学制药、电子装配以及人体医疗等领域内,逐渐浮现出对于非接触式操控的需求。超声作为一种廉价、无损的能量载体也在非接触式操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声操控相对于其它的非接触式操控方式有着操控灵活、能够穿透人体以及对被操控物体没有特殊要求的优势。传统的声操控通常都使用驻波操控。驻波操控虽然操控能量大,但却有着操控力方向单一,且需要声学元件包围被控目标的缺点。本文对单面平面超声阵列展开研究,建立平面超声阵列在空间中产生全息声阱的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声阱的力学和形态特性。针对微颗粒在声阱中的受力,建立合适的控制模型,实现微颗粒在平面中的轨迹操控。为了分析超声换能器阵列形成的声场,本文从声音的传播方程开始,推导出超声阵列在空间中目标点产生声压的计算模型,从声能量聚焦的角度切入,仿真分析超声阵列中探头相位对于阵列上方形成声场的影响。利用仿真对两种典型的全息声阱进行力学及形态的分析,以双阱作为微颗粒轨迹操控的声阱模型。分析控制相位对双阱位置、角度的影响,建立起了利用双阱进行微颗粒操控时的相位计算方法。对双阱的微颗粒声操控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将其抽象为弹簧振子的控制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双阱的操控性能。针对于操控中的超调量过大的问题,提出利用滑模控制器来提高声操控的操控性能,控制器的反馈由视觉子模块来提供。对使用的相机进行了参数标定和正畸,并利用手眼标定的方法建立了像素坐标和操控平面坐标的转换关系。目标检测部分使用基于阈值分割的目标检测方法作为检测算法。实验部分搭建了以FPGA为核心的硬件实验电路,主要包括FPGA核心板、驱动电路和超声阵列板三个部分。软件部分主要编写了FPGA的相位接收模块和方波输出模块、PC机的相位计算模块和相位发送模块。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声阱的形状测量、轨迹移动和自转实验以及微颗粒的稳定悬浮、轨迹移动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构建的相位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及声阱捕获微颗粒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作为一种新型的增强加固材料,由于其强度高、质量轻、防腐蚀、耐疲劳、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好以及便于施工等诸多优点,在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的逐渐兴起,机器学习(ML)作为实现AI的一种途径,在水利、建筑等各行各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ML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对ML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应用的系统回顾与总结,指出了传统试验和
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存在地震波筛选影响大和计算耗时的不足,因此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成为目前抗震性能评估的主流方法之一。本文以基于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地震作用模拟为出发点,立足于地震动频谱、持时和幅值三大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段模态荷载组合的标准地震作用。基于多阶段模态荷载组合更新模式的理论研究,建立多阶段循环往复加载模式,并拓展到不同性能需求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实现静力地震作用模拟的标准化。本文解决地
透水混凝土具备多孔结构,因而具有透水、透气、降噪等优点。但其耐久性能令人担忧,长期使用后,其孔隙很容易被堵塞,若缺少适当的维护,其透水性能会不断劣化甚至丧失。在寒冷地区使用时,透水混凝土因其连通多孔结构,雨雪会直接进入其内部,使其容易发生冻融破坏,当采用再生骨料时,由于再生骨料内部存在损伤,透水混凝的抗冻性能会进一步降低。采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铺设的路面,会承受循环荷载作用,易发生疲劳破坏,但目前
近几十年来,电信、雷达系统和无线传输的飞速发展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电磁波干扰污染。使用电磁波吸收材料是目前防范电磁波干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中,碳化硅(SiC)具有不错的化学电阻性、卓越的机械性能、导热性能,特别是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磁吸收材料。而单一的碳化硅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吸波材料高性能的需求,对碳化硅进行纳米化同时和其他吸波材料进行复合来提升其吸波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
随着电子器件不断向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功率密度也随之增加,进而导致器件产热量也大幅激增。然而,传统的Si基半导体在高于175℃下不能稳定服役,因此,在高温下仍能保持优异物理性能的以Si C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合适的钎料能够充分发挥Si C优异的物理性能。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无铅高温芯片贴装材料,以便充分发挥其在高温下优异的物理性能。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C
风致易损性是给定风速下结构发生超越某一破坏状态的累积概率,它是台风灾害损失评估重要手段,也是台风巨灾模型“工程模块”的核心内容。随着结构抗风研究的发展,风致易损性研究更加成熟,但研究的对象多为单体建筑,未考虑建筑群体间的干涉效应。考虑到干涉效应对建筑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开展考虑干涉效应的高层建筑和低矮房屋风致易损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背景和现状,本文采用基于Monte Carlo抽样的可靠度
阴极氧气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两电极反应中重要的一环,尽管贵金属铂催化剂拥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由于阴极反应动力学缓慢,导致燃料电池对外的输出受到限制,且地球金属铂资源储量稀少致使催化剂的成本高,并导致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占据其成本的很大比例,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为降低催化剂成本,制备了非铂和低铂两种类型氧还原催化剂。利用Fe掺杂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
3D打印技术能够以较高精度成型结构复杂的目标构件,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结构型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以FeSi颗粒和Co颗粒为代表的铁磁金属是一种常用的电磁波吸收剂,它易于获取且电磁性能优异。以铁磁金属作为吸收剂,采用3D打印的制备方法,有望获得制备工艺简单、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涂层。本文对Co和FeSi两种铁磁金属电磁参数随填充率和粒径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等计算机辅助手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常采用Fenton高级氧化与生物处理组合工艺。Fenton处理出水通常盐分高,含有大量SO42-(投加硫酸所致)及大量Cl-等其它离子(原水带入),高盐分导致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效率降低。好氧颗粒污泥(AGS)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关于Cl-对AGS的影响研究较多,SO42-及混合盐(SO42-、Cl-)对AGS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了AGS处理含SO42-、Cl-及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