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80年代起,二语习得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外语学习焦虑作为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者们逐渐把研究重心从一般外语学习焦虑转向了具体技能方面的焦虑。作为一项复杂的语言技能,写作容易使高中生产生焦虑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进步,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中生的写作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来自P市的180名高二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焦虑问卷调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起,二语习得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外语学习焦虑作为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者们逐渐把研究重心从一般外语学习焦虑转向了具体技能方面的焦虑。作为一项复杂的语言技能,写作容易使高中生产生焦虑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进步,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中生的写作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来自P市的180名高二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焦虑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三个子维度——认知焦虑,躯体焦虑和回避行为,并以学生的英语写作测试来评测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分析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对9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据此探讨学生焦虑的原因。研究发现高中生英语写作焦虑总体上处于中等程度,尽管尚未达到高焦虑程度,但足以对学生写作造成负面影响,应当引起重视。此外,学生的回避行为值在三种焦虑类型中最高,焦虑程度处在中等区间,认知焦虑值次之,也达到了中等程度,躯体焦虑值最低且处在低等焦虑区间;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呈显著负相关。造成高中生英语写作焦虑的主要原因有:1)面临语言困难:记不住单词和单词的用法,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2)害怕考试:考试写作文时因紧张以至本来会的句子写不出来,考试写作文有时间压力;3)课下自主作文练习不足;4)缺乏写作自信。本研究建议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学生的写作焦虑:1)为学生创造有动力且轻松的写作环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写作话题,鼓励小组协助写作、同伴互评互助。2)适当增加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以解决学生的语言困难。3)适当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量。4)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写作评价方式,摒弃唯分数论,并将学生平时写作表现计入考量范围,在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中取得平衡的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他文献
写作是一种具有文化特殊性和需要学习的行为,写作作为英语学习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同时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英语学习者和教师们关注的议题。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写作投入了大量精力,结果却不尽人意。近年来,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创造并提出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不同学科教育领域。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阅读和语法教学,而探索思维导图具体实施模
打造教育与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而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佛山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是“广佛肇”经济圈的发展动力引擎之一。作为我国制造业基地,佛山制造业处于从“佛山制造”走向“佛山智造”的关键期,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困境。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人才与产业对接的突破口。明晰佛山市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然境况和应然图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了解美术对社会的独特作用,并且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它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逻辑的世界观。把超现实主义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程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论文以超现实主义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采取教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国内对EFL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多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针对中学尤其是初中生的策略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偏好,同时探讨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对他们英语词汇的影响,发现不同词汇水平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的对象是来自广东省广州市一所中学的80名学生,调查研究工具是以Schmitt(1997)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作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却是大部分学生掌握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主要表现在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薄弱以及中式英语问题,而这些归根结底在于语言输入严重不足。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背诵默写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输入应该广泛应用在写作教学中,但这些研究大都面向大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试图探讨背诵和默写训练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入国内以来,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贡献有目共睹,此教学模式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一套“线上网络加线下实操”的完善教学流程。本研究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理论依据研究翻转课堂如何运用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里,从中职语文学科特点、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师生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过分析给出使用原则和实施建议:在把握“适时、适用、适当”三大原则之外,
近年来,学习者的个人因素研究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外语课堂焦虑与元认知策略更受到学者的重视。虽然国内开展了大量外语学习焦虑与元认知策略的单项研究,却忽略对两者之间的交叉研究,且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高校大学生与高中生,对初中生较少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定量研究方法,对广州市G学校的315名学生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访谈法辅助数据分析。研究问题如下:1)初中生英语课堂焦虑的现状水平;2)
在英语交流中,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是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对高中生而言,无论对于他们的学业还是未来的人际间交流,掌握听力技能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英语听力困难的状况在中学并不鲜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得到听力策略的培训,但是听力困难仍然困扰广大师生。在大量的文献阅读中发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但对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只探讨两两变量的
网络亚文化涵盖多元的价值观念,在分割受众属性的同时催生形态各异的亚文化群体,而网红是网络生态中愈发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出明显的亚文化特征。随着文化开放性和社会包容性的延展,网红的指代意义亦呈现出“去污名化”的趋势。文章以亚文化和传播学的视角探寻男性美妆博主对于社会性别的解构与重构。着重从审美和认同方面梳理、分析受众观念及其变迁的历史成因和社会根源。文章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即对研究现状
觉囊派是国家所承认的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其宗教典籍将其源头追溯于佛陀时代,后流传于传说中的香巴拉国,在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传入西藏,于14世纪首次传播到川西壤塘地区。现中壤塘乡中壤塘三寺为觉囊派主寺,保持着完整的觉囊派文化与宗教传承。目前在藏传佛教的研究当中,以觉囊派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多,对壤塘当地的田野调查更为稀少。本文以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的角度,结合文献史料、地方县志、个人传记,从觉囊派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