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近代儿童教育报道研究(1904-1937)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时代环境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冲击下,社会思想逐渐开化,儿童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涉及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前途问题,知识分子对儿童的认识愈加深入,纷纷提出变革儿童教育的主张。1904年至1937年间,《东方杂志》记载了许多关于中国儿童教育方面的报道与评论,在政府、社会和普通民众之间搭建起交流教育思想的平台,以其特有的视野,持续客观地关注近代中国的儿童教育发展现状,揭示和报道当时西方先进儿童教育制度和理念,担负起宣传和启蒙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对杂志的相关内容与报道进行展开:第一章,介绍清末民初时期关注儿童教育的背景。阐述近代关注儿童教育事业的原因,包括西学东渐的冲击、传统儿童教育观念的转变及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兴起三个方面;从《东方杂志》的创刊情况入手,分析该杂志自身对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其“启导国民”的办刊宗旨和上海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有关。第二章,概述《东方杂志》对儿童教育传播的基本情况。首先,在横向、纵向的分析基础上,以具体的文本内容为对象,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考察《东方杂志》中的儿童教育的传播情况;其次,从传播者的角度进行考察,分析《东方杂志》中发文较多的主要儿童教育作者,认识近代儿童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第三章,分析《东方杂志》所刊载的有关儿童教育报道的具体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在政府层面,知识分子谋求国家儿童教育事业建设的号召,关注初等阶段教育普及和儿童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方面,关注儿童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个体层面,《东方杂志》以自身媒介属性,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刊载了一系列教科书广告、儿童读物和儿童教育的相关理论书籍,借助广告平台助力儿童文化教育理念的传播。第四章,探讨《东方杂志》关于儿童教育报道所呈现的特点和历史启示。《东方杂志》既注重学术性研究,又兼顾社会责任,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对《东方杂志》有关儿童教育报道的考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东方杂志》以及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是能够从儿童教育入手,了解到当时的仁人志士,以及包括《东方杂志》本身为儿童教育事业进步所作的努力,并为当今新闻媒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总而言之,在近代中国发生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报业曲折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东方杂志》综合国内外社会发展、政府教育改革及儿童教育观念转变等因素,其对儿童教育知识报道及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及作用。《东方杂志》作为综合类杂志,其在儿童教育知识传播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但它促进了儿童教育知识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民众对国家教育事业建设的积极参与,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后,《东方杂志》积极参与公共话语空间的传播实践,为当代媒体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推动公共物品向农村延伸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不仅受到国家的一贯重视,也是各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大多从经济因素或正式制度因素角度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正式制度角度的分析较为薄弱。而事实上,非正式制度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不容小视。从宏观角度看,农村社会受非正式制度
学位
从2012年至今,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作为国家实行项目制的一种方式,依托国家资金投入,专款专用,与一般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相比,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地方政府随意操作的空间。项目下村往往伴随着资源争夺,容易引发村民抵触和利益冲突,从而导致项目滞空,无法实现项目原本的意图和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协商作为一种治理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项目落地过
学位
乡村要振兴,发展好乡村产业是基础。在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乡村产业的目标已经从解决特定人口的绝对贫困,转移到解决全体农村人口的相对贫困上来,这就需要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选取“仙岛湖周边贫困村提升工程”作为研究对
学位
随着国家治理任务与治理责任大规模地向农村基层转移,农村基层干部在科层体制中面临着极为沉重的工作任务压力,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被上下挤压。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压力问题既有压力型体制带来的负面产物,也有个体内在动机对压力认知的基础性影响。在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现场推进会是进行集体沟通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会议形式,其政治运作体现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的特性,向农村基层干部层层传递体制性压力。笔者通过对J镇党
学位
分税制改革与税费改革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导致基层政权“悬浮”于乡村社会之上,乡村治理陷入困局。2004年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之后国家逐步以项目的形式向农村输入大量资源,旨在推动乡村发展,解决乡村治理困局,实现经营乡村的目的。基于华中地区S村调研成果发现,项目进村后并未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
学位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发展统筹推进,乡村的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和秩序建构也发生了转变。原来的熟人社会结构逐渐瓦解,乡村礼治秩序向法治秩序倾斜发展。法治下乡的推进,使得社会主体的个人理性和权利意识加强,纠纷面前各主体的利益平衡状态被打破。随之纠纷在新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传统单一的纠纷解决机制已无法有效化解。如此一来,乡村社会将处在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河北省23家“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行现场评估及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基地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基地培训学员结业后农村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完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发展建设及为我国基层培养出高质量且留得住的优秀医疗人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医师协会《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为依据,于2020年7月27日—31日,对河北省内23家“3
学位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传输末端,深刻地影响着各类用电的客户。如今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低碳的生活使得用电量增加和范围不断地扩大,因此,对配电网的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具有多电压等级、拓扑结构复杂、设备类型多等特点,而新能源的接入使得配电网运行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寻找适应新形势下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以其自身具有提供高精度、高采样率、带时标的电气信息的特点
学位
1924-1926年,直系将领吴佩孚和部分第一届国会议员进行了政治合作,他们以恢复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和推动国会复会为目标,展开了一场“护宪运动”。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新上台的段祺瑞执政府发布“检举贿选令”和“取消法统令”,声讨参与曹锟选举的国会议员,取消民国宪法的政治地位。与此同时,战败的吴佩孚根据其幕僚白坚武的建议,提出建立“护宪军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获得
学位
赛珍珠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凭借其最伟大的作品《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被认为是继马可波罗之后第二位真实生动地描述中国及中国人民的西方人。《大地》一举成名之后,赛珍珠又出版了《儿子们》和《分家》,这两部作品与《大地》一起组成了《大地三部曲》。赛珍珠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目光,中国学者尤其感兴趣,前人研究成果颇丰,大家运用了各种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其作品,揭示了作品中土地情节、女性主义思想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