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MU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传输末端,深刻地影响着各类用电的客户。如今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低碳的生活使得用电量增加和范围不断地扩大,因此,对配电网的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具有多电压等级、拓扑结构复杂、设备类型多等特点,而新能源的接入使得配电网运行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寻找适应新形势下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以其自身具有提供高精度、高采样率、带时标的电气信息的特点,可作为配电网故障定位、故障诊断等方面新的研究工具。本文主要是针对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研究,先进行故障区段定位后进行故障测距算法研究。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以故障类型为基础,首先,研究故障类型分类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对故障后的三相电流和零序电流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小波能量,将小波能量作为故障类型的四个故障特征值,将四个故障特征值作为SSA-PNN分类算法的输入量可知故障类型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利用正序电压、负序或零序电压相量的幅值大小关系和相位信息,缩小故障区域到两量测点之间的区段,达到减小区段内故障线路测距算法计算量的目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内故障点的测距,针对区段内无分支故障线路测距问题,利用基于双端测距算法进行故障测距;针对区段内有分支线路故障测距问题,将故障线路构造在T型线路故障单元中,再利用T型故障测距算法进行故障测距,最终确定故障点位置。在PSCAD仿真软件中搭建仿真模型,首先,在不同故障类型下,采集大量的故障样本,用于样本训练和测试,算例表明算法具有很高的故障分类正确率。然后,通过序电压进行故障区段定位,算例表明能够快速寻找到故障区段。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在不同故障位置、不同故障类型、不同过渡电阻的影响下,区段内故障线路测距算法均能够满足对于测量精度的要求。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与之不匹配的是,乡村建设的速度相较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治理难题,中国乡村建设亟需加速推进。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赋予“乡村治理”重要战略性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创新性的将中国特色农村集体经济纳入乡村治理体系,试图构建“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机制,从而激活治理动能,夯实治理根基,提升治理效能。本文
学位
家户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和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家户表现出重要的治理功能和强大的生命力,为国家长治久安发挥突出的保障作用。而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有效、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新时代我国家庭领域出现众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背景下,抓好家户建设工作,挖掘并用好家户力量,探索“家国协同”的治理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户具有的延续特性出发,以家户再生产过
学位
婚俗改革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基层治理工作。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诸如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婚俗陋习呈现抬头趋势,广大农民既是婚庆礼仪的实施者,也是婚俗陋习的受害者。不良婚俗不仅影响农村当地文明乡风建设,侵害脱贫攻坚成果,更阻碍了农村基层治理发挥效能,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治理,婚
学位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推动公共物品向农村延伸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不仅受到国家的一贯重视,也是各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大多从经济因素或正式制度因素角度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正式制度角度的分析较为薄弱。而事实上,非正式制度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不容小视。从宏观角度看,农村社会受非正式制度
学位
从2012年至今,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作为国家实行项目制的一种方式,依托国家资金投入,专款专用,与一般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相比,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地方政府随意操作的空间。项目下村往往伴随着资源争夺,容易引发村民抵触和利益冲突,从而导致项目滞空,无法实现项目原本的意图和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协商作为一种治理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项目落地过
学位
乡村要振兴,发展好乡村产业是基础。在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乡村产业的目标已经从解决特定人口的绝对贫困,转移到解决全体农村人口的相对贫困上来,这就需要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选取“仙岛湖周边贫困村提升工程”作为研究对
学位
随着国家治理任务与治理责任大规模地向农村基层转移,农村基层干部在科层体制中面临着极为沉重的工作任务压力,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被上下挤压。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压力问题既有压力型体制带来的负面产物,也有个体内在动机对压力认知的基础性影响。在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现场推进会是进行集体沟通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会议形式,其政治运作体现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的特性,向农村基层干部层层传递体制性压力。笔者通过对J镇党
学位
分税制改革与税费改革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导致基层政权“悬浮”于乡村社会之上,乡村治理陷入困局。2004年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之后国家逐步以项目的形式向农村输入大量资源,旨在推动乡村发展,解决乡村治理困局,实现经营乡村的目的。基于华中地区S村调研成果发现,项目进村后并未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
学位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发展统筹推进,乡村的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和秩序建构也发生了转变。原来的熟人社会结构逐渐瓦解,乡村礼治秩序向法治秩序倾斜发展。法治下乡的推进,使得社会主体的个人理性和权利意识加强,纠纷面前各主体的利益平衡状态被打破。随之纠纷在新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传统单一的纠纷解决机制已无法有效化解。如此一来,乡村社会将处在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河北省23家“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行现场评估及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基地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基地培训学员结业后农村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完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发展建设及为我国基层培养出高质量且留得住的优秀医疗人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医师协会《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为依据,于2020年7月27日—31日,对河北省内23家“3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