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的非高危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08月住院的肺栓塞患者286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高危APE 153例做为研究对象。出院患者通过电话或查阅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获取90天预后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90天预后情况。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并发症、90天预后情况等指标。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非高危APE90天预后的预测因素,并绘制预测指标对非高危APE90天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行Z检验比较各预测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153例非高危APE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86例,女67例,年龄24-86岁,平均66.04±12.83岁。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非老年组57例(37.3%),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52.53±9.70岁,其中男34例,女23例;老年组96例(62.7%),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4.06±5.78岁,其中男52例,女44例。随访90天预后情况,存活128例,死亡25例。老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的比例较非老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现患恶性肿瘤病史、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创伤/骨折史、4周内手术史、长期卧床或制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心悸、咳嗽咳痰,两组患者胸痛、心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及气促、晕厥、腹痛、单侧下肢肿胀、单侧下肢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较非老年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较非老年组高(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酐、尿酸、随机血糖、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肌钙蛋白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Ap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危险分层、简化Well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订版Genev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多浆膜腔积液、sPESI评分、90天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栓塞部位、栓塞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7,95%CI:1.056-1.246)、NLR(OR=1.091,95%CI:1.004-1.185)、RDW(OR=1.964,95%CI:1.320-2.922)、FDP(OR=1.017,95%CI:1.003-1.030)、ApoA(OR=0.108,95%CI:0.014-0.842)是非高危APE 90天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绘制上述预测指标的ROC曲线,其结果显示年龄、NLR、RDW的AUC均>0.7,特异度分别为85.2%、74.2%、57.0%,敏感度分别为52.0%、88.0%、88.0%,而FDP、ApoA的AUC均<0.7。Z检验比较年龄、NLR、RDW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非高危APE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容易出现心悸症状;非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胸痛症状。2.老年非高危APE患者淋巴细胞、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LDL-C较非老年非高危APE患者低,提示老年患者炎症反应可能更严重。3.年龄、NLR、RDW是非高危APE 90天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三者间的预测效能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