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粮食消费大国,且主要粮食种类的贸易量在世界粮食贸易总量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份额。近年来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为中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是否具有大国地位寻找证据,对中国是否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具有贸易大国的地位予以判断。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是一般研究框架和重要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粮食的生产消费情况,分析了我国粮食贸易和粮食贸易政策的发展,对我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中是否具有大国地位进行了验证,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相关问题的讨论。本文系统描述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粮食贸易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不同时期粮食贸易的不同特征以及中国与当前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情况,分析了我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国家进出口政策对粮食贸易的影响,认为加入WTO之后尽管粮食贸易在走过一个过渡阶段后会变得更加开放,但是国内政策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并且政策的强大影响还将持续存在下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国内外市场价格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发现小麦、玉米和大米市场总体来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大豆市场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入世”前和“入世”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分别存在协整关系。从价格变化的先后来看,在玉米市场和大米市场上,国内价格的变化领先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小麦市场上则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领先于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入世”前的大豆市场上是国内价格领先,“入世”后在变为国际价格领先。经过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的案例分析,认为在玉米出口市场和大米的出口市场上我国大国效应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在小麦的进口市场上大国效应不明显。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在大豆的进口方面我国没有表现出大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