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移植物、混合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对比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体移植物、混合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增强自体移植物)重建ACL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并且之前的研究对移植物直径控制不严格(在≥8.0mm的范围内有多个尺寸)。目的:在移植物直径均为8.0mm的前提下,对比自体移植物与混合移植物的临床结局、运动学特征及移植物成熟度。方法:选取2017年08月至2018年06月在我院行ACLR的患者70例,根据移植物类型分为自体移植物组(38例)、混合移植物组(32例)。通过三维膝关节动态功能分析系统分析患侧膝关节6自由度的运动学特征(包括活动度及胫股运动学);经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移植物成熟度;并收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前、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进行随访。结果:自体移植物的手术失败率为0%(38例中的0例),混合移植物的手术失败率为6.25%(32例中的2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712,P=0.399)。自体移植物组(46.53±8.27;54.48±7.00)、混合移植物组(47.90±12.72;51.70±7.40)在手术前、手术后6月的屈伸活动度低于对照组(56.96±6.47;58.65±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363,P<0.001;F=9.757,P<0.001)。混合移植物组(54.42±4.70)在手术后1年的屈伸活动度低于对照组(58.40±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64,P=0.013)。混合移植物组(1.43±3.68)在术后1年的外旋高于自体移植物组(0.22±3.83)、对照组(-0.96±4.88);自体移植物组(0.22±3.83)在术后1年的外旋高于对照组(-0.96±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936,P<0.001)。混合移植物组(0.85±3.94)在术后2年的外旋比自体移植物组(-0.42±3.91)、对照组(-2.22±4.5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 1.635,P<0.001)。自体移植物组(22.32±5.15)、混合移植物组(22.11±4.80)在手术前的屈曲高于对照组(16.72±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96,P=0.031)。混合移植物组(19.61±4.40)在手术后6月的屈曲高于对照组(17.64±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012,P<0.001)。自体移植物组(1.84±2.52)、混合移植物组(1.90±3.02)在术后6月的外侧位移均大于对照组(0.13±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00,P=0.031)。自体移植物组在移植物远端、中段、近端的SNQ值低于混合移植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移植物组、混合移植物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两种移植物的手术失败率相似,但是自体移植物重建ACL较混合移植物在膝关节运动学特征上更接近于正常膝关节,移植物成熟度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破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连接蛋白的减少和结构变化导致BBB的破坏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这使有害物质流入大脑并加重脑损伤。研究表明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4,PDE4)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表达升高;抑制PDE4酶活性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拟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
一、研究背景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发生于妊娠晚期至产后5个月内、以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力衰竭(心衰)(Heart failure,HF)。其中,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为必备条件。众所周知,LVEF不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可靠指标,目前国内外将左心室整体功能
第一部分 卒中绿色通道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后因素分析背景卒中绿色通道是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一部分,我们研究了绿色通道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间纳入绿色通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并于发病后第90天进行随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卒中预后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90天时不良结局(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危害女性生殖内分泌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之一。POI的实质是各种因素作用导致的卵泡闭锁加速至提前耗竭,而卵巢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的凋亡是卵泡闭锁的始动因素,研究表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与POI及GCs的凋亡密切相关。OS是指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二者之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因间歇性夜间缺氧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成为OSAHS致心脏结构改变及功能紊乱的基础。目前,针对OSAHS所致心脏损伤主要以超声心动图研究为主。相比于超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是反映心脏功能及形态学的“金标准”
目的:1.探讨影响CT-LG成像效果的最佳显影剂与利多卡因剂量配比及延迟扫描时间;2.探讨基于CT淋巴造影数据的三维可视技术在乳腺癌淋巴回流路径可视化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3.研究使用数字三维可视技术快速准确重建人体乳腺癌淋巴回流模型;研究方法1.采集在我院乳腺外科就诊的经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临床触诊腋窝淋巴结阴性且拟行SLNB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20例,按1:1、1:2
研究目的本研究评估治疗前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经多线治疗失败后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收集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研究人群皆为多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癌症患者。
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累及肺泡及肺间质的慢性弥漫性肺疾病,以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呼吸困难持续加重为特征。IPF发病机制不明,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IPF发生过程中参与的生物通路或寻找生物标记物以指导疾病诊治,是目前肺纤维化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微阵列芯片技术及二代测序技术的蓬勃发展,
影像遗传学是应用神经影像来研究遗传基因对个体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影像遗传学通过研究影像表型(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s,QTs)与遗传基因数据(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之间的关联来评估遗传变异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影响,进而检测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通过研究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内在机理和辅助疾病的早期预测、诊
研究目的研究PTC组织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和RASSF1A甲基化情况,分析BRAF V600E突变和RASSF1A甲基化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PTC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PTC发病机制、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7例PTC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2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