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边集市到旅游文化节——横沥牛墟四百年的变迁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横沥牛墟为考察对象,通过系统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及进行实地调查、访谈,分析了横沥牛墟的成因及历史的变迁,进一步探讨横沥牛墟与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以求探寻农村墟市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通过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横沥牛经纪"的介绍,分析了这一特殊职业形成的背景、工作方法和传承;通过横沥当地以牛墟为媒介大力发扬牛文化,探讨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横沥牛墟产生于明末清初,是在区位、交通、商品性农业发展、供求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专业性农村墟市。横沥牛墟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地址历经六次变迁,期间风雨沧桑、起起伏伏,在1995年搬入现代化的横沥牛行。随着时代的变迁,横沥牛墟交易的牛只由耕牛转变为菜牛,交易量逐步增加,横沥牛墟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重现昔日的辉煌。   牛墟交易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牛经纪。伴随着横沥牛墟的发展,当地也集结了一批能熟练评估牛只价值的牛经纪,但由于牛经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习俗,牛经纪这个行业日渐衰落,目前横沥牛行仅剩17名牛经纪。为了对牛经纪这一特殊的职业和他们的特殊技能加以保护和传承,当地已经将牛经纪申报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横沥牛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它更多是代表着一种品牌,一种商业文化的象征,随着牛墟在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方面的不断创新,随着当地政府不断用文化、经济等手段来整合资源,横沥将从牛墟这个传统文化中发掘现代经济发展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对中国古代历法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天文学史中的重要内容,前人在术文解读和算法分析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采用通常的计算手段很难准确、完整的
由于矿井主扇功率大,常年昼夜不停地运转,耗电量很大。据煤炭行业统计,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目前使用的主扇共有1086台,其运转平均效率低于50%者占41%,平均效率在50%~60%之间者占57%,平均效率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个高潮,西方的科学知识大规模的传入中国。这一时期大量新的天文概念、天文数据以及计算方法涌现在历法家们面前,经纬度的概念正是其中一个最能体
在邮政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怎样培养年轻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引导他们追求政治进步,积极靠近党组织,这是我作为入党联系人考虑最多的问题。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首先当好领路
期刊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的全新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PBL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并确保有较高的
利用植物染色是我国最古老的手工艺技术之一。古代植物染色技术在古代印染工艺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古代染黑植物及传统染黑工艺是研究我国古代植物资源、工艺技术
童陆生原名童传甲,湖北黄陂县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他生于1901年,于2001年逝世,是一位百岁将军。1946年童陆生任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我于1946年2月到
本文以国立中央大学地理学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该系授课教师队伍的组成和特点,也对历届毕业学生数量的变化做出了一定的统计分析,又针对该系的学科
蔡襄是我国宋代颇有名气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同时,他在科技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对蔡襄家世、生平和交游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重点论述了他的科技成就。  蔡襄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