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消化道菌群的改变有关。TRPV1、TRPV2受体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中的一员,在伤害感受中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脏敏感性。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胃黏膜TRPV1、TRPV2受体的表达及胃黏膜菌群变化,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是否存在内脏高敏感及其胃黏膜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符合ROMEⅣ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例(FDa组),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15例(HCa组),收集所有受检者的胃窦标本,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胃窦黏膜TRPV1、TRPV2受体的表达情况;另选取2020年6月-2020年7月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5例作为实验组(FDb组),选取同期就诊健康体检者13例作为对照组(HCb组),FDb组与HCb组所有受试者均完成尼平消化不良指数问卷并于当日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黏膜1块,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研究所有受试者胃黏膜菌群的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β-多样性,分析其菌群组成变化。结果:1.FDa组与HCa组、FDb组与HCb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烟酒史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TRPV1在FDa组胃窦黏膜中位表达评分为5.67(3.67,7.33),在HCa组为4.00(2.67,5.00),FDa组TRPV1的表达高于H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V2在FDa组胃窦黏膜中位表达评分为4.00(3.67,6.67),在HCa组为5.67(3.67,8.00),FDa组TRPV2的表达略低于HCa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FDb组的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显著高于HCb组(P<0.01),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在干扰、控制、饮食、睡眠四个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H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胃黏膜菌群测定中,两组共得到1291439条优质序列,通过归类操作获得953个OTU,其中,FDb组特有的OTU有195个,HCb组特有的OTU有78个,两组共有的OTU有680个。5.胃黏膜菌群α-多样性分析:FDb组Chao1指数为281.01(244.06,483.40),HCb组Chao1指数为342.94(272.89,48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b组Shannon指数为5.22(4.96,5.40),HCb组Shannon指数为5.03(5.01,5.20),同样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胃黏膜菌群β-多样性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胃黏膜菌群群落结构变化,结果发现FDb组与HCb组胃黏膜菌群在群落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7.物种组成分析:在门水平上,两组均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组成。组间比较发现,上述6个优势菌门在两组间的相对丰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在FDb组丰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两组均由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10个优势菌属组成,这些菌属的相对丰度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共找到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等12个有差异的菌属(P<0.05)。8.LEf Se分析:两组菌群的相对丰度在门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共找到8个有差异的菌属,其中,扭链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瘤胃球菌属_1(Ruminococcus_1)、薄层菌属(Hymenobacter)、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柄杆菌属(Caulobacter)在FDb组相对丰度增加,微单胞菌属(Parvimonas)、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在HCb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9.相关性分析:在FDb组中相对丰度增加的扭链瘤胃球菌属与NDSI呈中等正相关,瘤胃球菌属_1与干扰领域呈低度负相关,薄层菌属相对丰度与总体生活质量、干扰领域均为负相关,生丝微菌属相对丰度与总体生活质量、干扰领域、饮食领域为负相关;相对丰度降低的微单胞菌属与NDSI呈低度负相关,与总体生活质量、干扰、控制、饮食均呈正相关。结论: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黏膜TRPV1受体表达明显升高,TRPV2受体表达无明显变化。2.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扭链瘤胃球菌属等相对丰度增加,微单胞菌属相对丰度降低有关。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无明显变化,但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门水平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蓝藻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扭链瘤胃球菌属等相对丰度增加,微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链球菌属、副伯克氏菌属等机会致病菌含量呈上升趋势,拟普雷沃菌属等益生菌含量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