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鳞四指马鲅群体地理分布及其摄食习性研究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因其生长速度快、味道鲜美、营养及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近年来随着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禁渔期重新划定等原因,导致多鳞四指马鲅资源得不到合理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多鳞四指马鲅群体划分和地理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形态学分析方法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对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进行群体划分;通过胃含物分析法对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摄食状态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查访调研(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地)多鳞四指马鲅地理分布。基于这些结果,对多鳞四指马鲅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初步揭示了多鳞四指马鲅群体地理分布及其摄食习性,以期为多鳞四指马鲅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策略,为今后资源增殖修复、鱼苗育种及养殖生产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具体如下:1.基于形态学多鳞四指马鲅群体划分研究基于2018-2019年采自海门、如东、舟山、三门、珠海的5个地理群体的133尾多鳞四指马鲅个体进行35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测定,并拍摄保存样本照片用于几何形态学分析。多鳞四指马鲅的传统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学分析结果均表明:5个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和地理距离成正相关,但尚未达到种群分化的程度。2.基于控制区片段序列的多鳞四指马鲅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片段序列,对海门、如东、舟山、三门、珠海的5个地理群体,共计76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如下:处理后数据长763bp,存在164个多态位点数,其中76个个体共有71个单倍型,表现出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对5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的Fst值都很低,表明5个群体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内差异为98.18%,群体间遗传差异为1.82%(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地理群体之间的单倍型相互交错,基因交流频繁。中性检验结果表明Tajima’s D<0,P>0.05;Fu’s Fs<0,P>0.05(除如东和海门群体P小于0.05),在更新世冰期经历过种群扩张。3.多鳞四指马鲅摄食习性及其地理分布研究基于2018-2019年采自海门、如东、舟山、三门、珠海的5个地理群体的63尾多鳞四指马鲅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鲅以鱼类、虾类、头足类、口族类、蟹类等作为饵料生物,属于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结合形态学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胃含物分析和实地走访调查,东海区和南黄海区多鳞四指马鲅群体每年4月左右,随着台湾暖流北上西进和气温回升,多鳞四指马鲅群体随自南往北作产卵洄游。于每年4月初洄游到福建北部沿岸海域;4月初-5月初洄游到达温州大渔湾附近海域,;4-7月洄游到三门湾及其邻近海域;6~8月洄游到舟山沿岸海域;7-9月卵洄游到长江口附近海域和江苏南通沿岸海域。于10月底-11初,随着暖流的退缩和气温的下降,多鳞四指马鲅逐渐作自北向南的越冬洄游。鉴于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在不同海域繁殖、索饵出现的时段差异,建议对这5个地理群体中三门群体和舟山群体2个管理单元划分,而如东群体与海门群体划为1个管理单元,珠海群体划为又1个独立的管理单元。针对5个地理群体按4个管理单元进一步制定特别管理政策,以期既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又保障广大渔民的生计。
其他文献
学位
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目的是能够很好的解决渔业船舶控制应用领域的复杂非线性优化问题。在研究渔业船舶的历史上,一般渔业船舶运动模型都是不确定的以及非线性的,故而本文主要研究渔业船舶非线性运动的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1.本文通过响应型数学模型、舵机伺服系统、海浪干扰模型和PID控制器来设计渔业船舶航向控制仿真模型,并且在该渔业船舶航向控制的仿真过程中加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改进粒子
20世纪70年代开始,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就被应用到海洋要素的反演当中去,它发射的微波可以穿云透雾,不受白天黑夜地影响,可全天时、全天候对海面的物理动态过程进行成像,且成像的分辨率很高,能实现多极化、多角度、多波段的对物观测,提供大范围内有关海洋表面的实时动态信息。因此,本文便利用SAR的这些优点来进行海面风场和海浪参数的反演。在海面风场反演的章
海洋观赏虾因其美丽的外观,能有效清除某些有害生物以及可与海洋观赏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和谐共存而深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鞭腕虾作为海洋观赏虾重要的一个类群,在水族市场中极受欢迎。有关性腺系统和人工繁育方面的研究备受科研工作者关注,但有关鞭腕虾属级归类及部分种的鉴定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以条纹存在明显差异却命名相同的红条鞭腕虾繁育后代为实验对象,首先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繁殖生物学相结合的多学科方法,判断条
本文结合海表温度、盐度、叶绿素浓度、漫反射系数数据,研究了表层黑潮锋的季节变化特征,又通过三维再分析温度、盐度数据研究了东海黑潮锋表层到底层的三维结构特征,还通过季风及黑潮流量的敏感性实验探讨了季风及黑潮流量对表层黑潮锋的影响。东海黑潮海表温度锋在冬季和春季较强,秋季次之,夏季消失,其变化表现为1-3月温度锋增强,3-5月锋强相似且为全年最强,5-7月温度锋减小,7-9月温度锋最弱,9-12月温度
粘红酵母作为一类安全、高效的益生菌在对虾养殖中已有相当应用报道,但其益生作用机理仍有待完善与深入研究。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拌料投喂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形式的粘红酵母,分析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免疫基因表达情况,以探究粘红酵母对凡纳滨对虾的益生作用机理;通过对所选粘红酵母进行传代培养,探究传代对粘红酵母生理生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广受消费者青睐。然而,鲐鱼极其容易腐败变质,不易贮藏,给渔民和生产厂家的销售和加工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亟需一种清洁、安全、廉价的保鲜方法来延长鲐鱼的贮藏期。低温等离子体(LTP)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食品保鲜领域。基于这个要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低温等离子
学位
学位
海洋是宝贵的蓝色国土,是新时代的蓝色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岛是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的汇合,更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载体,在全球海洋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价值。海岛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应是海岛永续利用的基础。海岛县是海陆生态空间复合系统和重要衔接,是海陆统筹规划的关键环节。中国12个海岛县处于“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