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版权保护探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声读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载体,因其内容涵盖广泛、获取限制较少、短时高效的知识输入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听众的青睐,成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作品的复制传播是有声读物对其社会功能文化的积极回应,数字技术使得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发生巨变。作为一个日益壮大的市场化产业,有声读物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个作品对应作者、出版商和读者的运作模式,形成了从文字内容授权方、有声内容制作方、平台运营方、版权管理方、网络用户等完整的产业链,在有声读物产生过程中,不同生产模式下产业链上各主体身份不再单一,权利义务关系也愈加复杂。另外,随着有声读物侵权纠纷实务案例库的日益丰富,归纳总结后发现判决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被告即有声平台的性质认定不一、责任认定标准不明确、赔偿数额和赔偿责任承担的说理模糊等问题。同时,具体到不同个案,现实中也存在上游授权方“无权而授”、知名度不同的作品同案不同判等现象。这些在侵权纠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有声读物创作者的积极性,阻碍有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因此,本文围绕有声读物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展开,通过厘清有声读物的法律属性、产业链上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对判决和现实中问题的剖析,从法律、技术和观念三个角度为有声读物的保护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旨在对有声行业的发展尽一份力。本文共包含五个部分,分别如下:第一部分是对有声读物和版权保护现状的介绍,从有声读物的概念、新媒体时代传播特性角度表现出来的特征、版权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详细考察了有声读物已经形成的“文字作品—音频制作者—运营平台—用户”产业链,并对用户生成内容、专业生产内容和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等内容生产模式的特点、运作方式以及有声读物产业链上的各主体在不同内容生产模式下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对比论述。本部分是对有声读物的整体感知,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这一全新阅读方式的概述,为全文的分析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回归著作权相关法理探讨有声读物的可版权性。本文回归作品判定的“独创性”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分别考察了有声读物产生过程中的复制行为和改编行为,不同情形下有声读物的属性判断不能一刀切,是否经过了录音制作者的创作以及其作品的独创性是否达到著作权法上作品的保护标准是判断的基础。本部分结合当前有声作品种类的多样化,从最基本的法理出发重新对有声作品作出保护归类,避免法院判决中一律将其作为录音制品复制件,鼓励创作,促进有声文化的发展。第三部分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有声读物面临的版权保护困境。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小节首先阐述了学界对有声读物法律属性的不同见解,分析其关键分歧在于有声读物经过有声化之后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新作品。第二小节分析有声读物侵权纠纷涉及到的复制权、改编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明晰法律关系主体与涉及的权利;第三小节是在分析了近十年间侵权纠纷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在有声纠纷判决中的共性问题以及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责任认定标准不清、赔偿数额不明、产业链上下游授权不规范等领域;第四小节则剖析问题成因,从宏观环境下侵权认定难到微观层面“避风港”规则滥用、授权合同不规范再到社会层面网络用户整体版权意识薄弱,全面分析问题成因,以期针对性解决问题。第四部分的重点是将网络用户和有声读物运营平台的侵权责任作出区分,即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区分。在考察实务判例中发现有声读物侵权的归责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原告方的起诉对象通常只有发布音频作品的有声运营平台,对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基本不予关注,二是法院的判决中多数也是围绕平台的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等间接侵权责任展开。本文认为,当前有声读物侵权频发的源头大部分还在直接侵权者即网络用户端,不能将直接侵权责任和间接侵权责任分离,赋予间接侵权人一定的追偿权能一定程度上遏制侵权纠纷的泛滥。第五部分是在前文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一些针对性完善建议。有声读物纠纷产生的大背景是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因此保护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本文从法律、技术和社会观念革新三个路径分别提出建议:法律上再次明确侵权判定标准,对判定注意义务的“知道”要件重新剖析,区分“明知因素”和“应知因素”在判定中的主客观地位,引入重复侵权者政策和明确替代责任的归责前提,使我国的“避风港”归责更加完善;技术上构建“区块链+版权”保护模式,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可信等特点解决有声产业链上授权不明、交易成本高等问题;观念革新方面则结合新媒体时代知识付费浪潮,培养公众树立知识付费观念,逐步细化知识共享协议的相关规定,通过知识共享鼓励大众参与创作,激发知识创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任重道远。环境收益在经济主体间的分配比例以及地区间的转移状态,不但关系社会公平、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是研究环境分配的重要问题。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环境收益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亟需解决环境污染在地区间的转移问题。因此,需明确各经济主体责任,在分税制改
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高度普及,伴随而来的是话语权向社会公众的回归。但信息网络在为话语权回归提供空前便宜的同时,滥用话语权产生的网络言论失范行为也开始频繁出现,进而
热核的渐进展开系数刻画流形的几何性质,是处理指标定理的主要工具之一。热核在有界流形的例子和向量丛的椭圆算子的例子中都被研究过,不仅可以计算热流而且在几何和拓扑分析中有很多应用。热核的渐进展开被用于研究拉普拉斯算子的谱、拉普拉斯算子的行列式、解析挠率、模形式、随机分析、规范理论等等。本文首先介绍了热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结果,对热核的渐进展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工作是利用度量的Taylor展开式直接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的不作为必须以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由于我国刑法对不作为犯罪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常见的“夫妻间不履行救助义务、见危不救导致死亡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实现卫生事业监管的法治、规范、精细,是形成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有力保障。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
现如今,多地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的一些大型基建项目,资金需求大,在此情况下,特许经营收益权质押融资方式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与此相对的,是实践中特
光子晶体于1987年第一次被提出,不同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形成光子晶体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形成光子带隙而调控光的传播。研究表明,影响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光子
目的:构建乙脑病毒(JEV)野毒株SA14包膜蛋白K279M突变病毒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并用动物实验探讨JEV包膜蛋白279位氨基酸突变对病毒神经毒力的影响。方法:以JEV包膜蛋白cDNA为模板,用重叠延伸PCR技术与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rJEV SA14包膜蛋白27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K)突变为甲硫氨酸(M)的全长cDNA质粒pACNR-JEV SA14(K279M),并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获
SonoVue微泡从临床疾病诊断拓展至治疗引起了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为了平衡治疗效率和生物安全性,深入理解声学参数和SonoVue微空化特性的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声
光学频率梳简称光频梳,从频域上看是由一系列严格等间距的谱线组成的梳状谱,可应用于计量学与光谱学。传统光频梳是由锁模激光器产生的,时域对应于一系列重复周期高达飞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