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基微纳谐振腔的光学频率梳及其应用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频率梳简称光频梳,从频域上看是由一系列严格等间距的谱线组成的梳状谱,可应用于计量学与光谱学。传统光频梳是由锁模激光器产生的,时域对应于一系列重复周期高达飞秒量级的超短光脉冲。近年来,基于克尔非线性效应高品质因子谐振腔的光频梳产生方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采用连续光场泵浦谐振腔,通过级联四波混频效应激发成百上千根谱线。由于其可集成、功耗低、系统简单等优点,使得基于谐振腔的光频梳能更广泛的应用于光谱学、通信、微波光子学等诸多领域。然而由于谐振腔内涉及到复杂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基于谐振腔的光频梳在理论与实验上还有许多待研究之处。本文研究基于微纳谐振腔的光学频率梳的理论建模、算法设计、仿真分析、实验平台搭建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氮化硅谐振腔的理论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仿真算法,通过仿真分析了泵浦光功率、色散、拉曼效应等对光频梳的影响。另外还重点探究了另一种特殊的光频梳——孤子光频梳的产生方案,从物理角度解释了稳定孤子光频梳产生的原理。通过对现有孤子光频梳产生方案的仿真,指出了现有产生孤子光频梳方案中的不易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通过双泵浦光产生谱线间距可调光学频率梳的方案。与现有方案相比,在本文提出的新方案中,失谐量依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本文提出的方案中不存在失谐量调节速率的问题,因此,与传统孤子光频梳相比,本文的方案对孤子光频梳的产生更具有可控性;另外,通过调节泵浦光的频率间距,也可实现对孤子光频梳谱线间距的控制。本文还建立了基于硅谐振腔的中红外光频梳产生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算法设计,通过仿真指出方案中对中红外光频梳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自由载流子密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与传统的中红外谱产生装置相比,基于硅谐振腔的中红外光频梳具有超宽谱,装置简单等优点。在应用领域,设计了基于微纳谐振腔的光频梳应用于毫米波信号产生的方案,采用实际器件的参数对方案进行仿真,通过仿真验证了光频梳用于毫米波通信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噪声、激光器线宽、滤波器带宽等因素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其他文献
验证码,又被称为区分人类和计算机的图灵测试,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全自动安全程序。验证码的设计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在网络中访问的用户都是人类而非计算机程序。这样既保证了服务器能够服务于人类,也避免了由程序恶意攻击而导致的服务器瘫痪、网络秩序的混乱和财产的损失。目前,验证码主要包括文本验证码、语音验证码、行为验证码等类型。在众多的验证码形式中,文本验证码由于它的易于设计和维护、代码体积小等优点,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任重道远。环境收益在经济主体间的分配比例以及地区间的转移状态,不但关系社会公平、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是研究环境分配的重要问题。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环境收益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亟需解决环境污染在地区间的转移问题。因此,需明确各经济主体责任,在分税制改
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高度普及,伴随而来的是话语权向社会公众的回归。但信息网络在为话语权回归提供空前便宜的同时,滥用话语权产生的网络言论失范行为也开始频繁出现,进而
热核的渐进展开系数刻画流形的几何性质,是处理指标定理的主要工具之一。热核在有界流形的例子和向量丛的椭圆算子的例子中都被研究过,不仅可以计算热流而且在几何和拓扑分析中有很多应用。热核的渐进展开被用于研究拉普拉斯算子的谱、拉普拉斯算子的行列式、解析挠率、模形式、随机分析、规范理论等等。本文首先介绍了热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结果,对热核的渐进展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工作是利用度量的Taylor展开式直接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的不作为必须以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由于我国刑法对不作为犯罪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常见的“夫妻间不履行救助义务、见危不救导致死亡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实现卫生事业监管的法治、规范、精细,是形成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有力保障。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
现如今,多地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的一些大型基建项目,资金需求大,在此情况下,特许经营收益权质押融资方式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与此相对的,是实践中特
光子晶体于1987年第一次被提出,不同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形成光子晶体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形成光子带隙而调控光的传播。研究表明,影响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光子
目的:构建乙脑病毒(JEV)野毒株SA14包膜蛋白K279M突变病毒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并用动物实验探讨JEV包膜蛋白279位氨基酸突变对病毒神经毒力的影响。方法:以JEV包膜蛋白cDNA为模板,用重叠延伸PCR技术与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rJEV SA14包膜蛋白27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K)突变为甲硫氨酸(M)的全长cDNA质粒pACNR-JEV SA14(K279M),并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获
SonoVue微泡从临床疾病诊断拓展至治疗引起了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为了平衡治疗效率和生物安全性,深入理解声学参数和SonoVue微空化特性的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