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土建筑是由未经焙烧的生土材料构建而成,具有隔热、保温及调节湿度的特点,但是,由于生土材料强度低、耐水性差、变形大等自身缺陷,阻碍了生土建筑的应用和推广。研究表明,通过物理、化学和复合的方法改性材料可以改善生土材料的吸水、保水和耐水性能。因此,为了弄清生土材料的改性途径和改性机理,本课题以未改性生土材料、水泥改性生土材料、黄麻改性生土材料和水泥+黄麻复合改性生土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改性方法对生土材料在水中和潮湿环境下的水分传输特征影响,讨论生土材料在冻融、干湿、碳化和雨水冲刷条件下物理力学性能的退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生土材料和生土建筑在役期间的荷载性能、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奠定基础。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毛细吸水作用下,未改性生土材料毛细吸收系数为0.090 g/cm2·min-1/2,掺加黄麻纤维后,吸水量增加了43.2%,毛细吸收系数增加了33.7%;掺加水泥后,吸水量减少了35.3%,毛细吸收系数降低了19.8%。在恒湿环境作用下,生土材料对水分的持有能力逐渐变弱。(2)未改性生土材料冻融循环前抗压强度达到3.5MPa,抗折强度为0.90MPa,经过30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1.9MPa,抗折强度为0.32MPa。经过水泥改性后,抗压强度提高到10.6MPa,抗折强度提高到4.13MPa,经过30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9.6MPa,抗折强度为3.85MPa。当水泥改性生土经过7d碳化后抗压强度最高达到11.6MPa,随着碳化的加深,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降低为10.4MPa。(3)未改性生土材料在干湿循环前,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3.9MPa和0.99MPa,经过30次干湿循环后,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3.2MPa和0.33MPa。黄麻纤维改性后,抗压强度降低为3.5MPa,抗折强度提高到1.65MPa,经过30次干湿循环,抗压强度为4.9MPa,抗折强度下降至0.54MPa。当黄麻改性生土材料受雨水喷淋时,立即出现了溃散和强度失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