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壳体热芯缠绕张力制度设计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制造工艺的创新,树脂基复合材料壳体不仅在传统运输、建筑、化学等领域普及使用,而且在航空航天、能源、汽车等高科技技术领域逐渐被应用,它的高比模量、高比强度、耐腐蚀、易设计等优点足以代替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缠绕成型中缠绕张力是影响壳体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设计合理的张力制度可使壳体同时承受内压,提高壳体整体性能。传统成型工艺是使复合材料先缠绕再固化,缠绕均在室温下进行,在此过程中复合材料不发生固化反应,因此对缠绕张力制度的研究无需考虑温度的影响。热芯缠绕工艺是使复合材料边缠绕边固化,缠绕张力将受到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固化反应引起的固化收缩应力以及随温度改变的各参数的影响。显然,不考虑温度变化的张力制度设计方法不适合热芯缠绕工艺。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热芯缠绕工艺的张力制度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复合材料基本力学理论,以缠绕完成后的每层纤维整齐排列和各纤维层环向等应力状态分布为设计原则对壳体内部应力进行详细分析。其次,分析了张力制度对壳体性能的影响,考虑了缠绕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树脂固化反应引起的收缩应力以及各参数变化等因素对壳体环向应力的影响,将加力缠绕过程等效为薄环叠加,采用解析设计方法,设计适合热芯缠绕工艺的张力制度。最后,运用MATLAB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复合材料壳体热芯缠绕过程中的环向内应力和径向应变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并通过性能测试试验,进一步验证张力制度的正确性。本文考虑了缠绕过程中固化因素对壳体应力的影响,仿真表明:本文设计的张力制度可以使得纤维层环向内应力基本达到预设的应力值,保证纤维均匀承压,同时降低壳体径向残余应变。该研究为热芯缠绕工艺精确缠绕和优化壳体性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情绪识别是运用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对各种情绪状态下的心理、生理或体征行为参数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以确定人所处的情绪状态。脑电信号是由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同步综
神经网络在理论研究(稳定性,周期解,耗散性,容错性等)和实际应用(模式分类、机器学习、优化计算、信号处理等)上都已获得了很多重要研究结果,但实际应用中因为传输媒介和机械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许多生产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温度这一被控参数往往存在着结构的不确定性、大滞后特性以及变量的耦合性,以温度为主要参数的被控对象,如电烤
独轮自平衡机器人作为一个典型的移动机器人,与其他轮式机器人相比,由于与地面只有一个接触点,因此具有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用途多样等特点。近年来,由于机器人技术的大幅度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迟延、大惯性系统中是比较普遍却又难以控制的,并且大部分工业生产过程都具有非线性,被控对象随这系统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利用传统串级PID对实际系统进行控
学位
机械旋转是现代机械装备的主要工作形式,在化学、航空、电力、军事、汽车等工业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旋转机械系统有原动机、传动机构和负载等组成,当原动机的输出转矩与负载转矩存在转矩差、传动机构由于机械加工精度影响与长期运行磨损及产生故障,轴系就会产生振动和噪声。工程上通常通过对旋转系统轴系的振动和噪声的测量与分析,来辨识旋转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提高旋转机械系统的故障辨识水平和故障诊断能力对提高机械
多目标跟踪技术作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军事与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多目标跟踪方法以经典概率论为基础,其核心为解决多目标数据关联问题,跟踪过
周期现象,如农作物的轮换耕种、气候的季节变换、人造卫星的绕地转动等,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由周期参数描述的微分或差分模型已经得到了很多关注。同时,半导体技术和无线通
核电仪控系统(I&C)经历了从模拟仪表到数字化仪表的发展,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过严格的出厂测试,尤其是安全级数字化核仪控系统。安全级数字化核仪控系统由嵌入式板卡模块组合而成。本文主要针对安全级数字化核仪控系统集成测试自动化方法进行研究。自动化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是提高自动化测试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仪控系统的质量、成本和开发周期会带来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任务是对FirmSys平台的集成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