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涡激振动对海洋和土木等工程有巨大危害,研究强迫振荡柱体尾流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使用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对横向振荡柱体旋涡脱落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直径D=2.5cm的圆柱,雷诺数Re=V∞D/ν=1200。主要工作:1、通过改变柱体的振幅(A/D=0.3~2.0)和振频(feD/V∞V=0~0.25)寻找典型的旋涡脱落模式;2、在尾迹中心线上下两侧对称放置两根相对宽度b/D=0.32的窄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涡激振动对海洋和土木等工程有巨大危害,研究强迫振荡柱体尾流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使用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对横向振荡柱体旋涡脱落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直径D=2.5cm的圆柱,雷诺数Re=V∞D/ν=1200。主要工作:1、通过改变柱体的振幅(A/D=0.3~2.0)和振频(feD/V∞V=0~0.25)寻找典型的旋涡脱落模式;2、在尾迹中心线上下两侧对称放置两根相对宽度b/D=0.32的窄条控制件来抑制旋涡脱落,改变窄条与柱体的横向距离X/D(0.4≤X/D≤4)和纵向距离Y/D(0.4≤Y/D≤4.4),分析抑制效果。主要结果:1、在A/D=0.5,feD/V∞=0.143工况下找到了典型的2S旋涡脱落模式;2、在A/D=1.5,feD/V∞=0.2工况下找到了典型的P+S旋涡脱落模式。对比实验和仿真的结果,确保了实验和仿真的一致性。主要结论:1、双控制件对旋涡脱落强度的抑制:通过多点脉动速度的功率谱分析,给出了双控制件对P+S模式和2S模式的抑制效果图。实验:P+S模式和2S模式的旋涡脱落强度最高分别降低36%和30%;仿真:P+S模式和2S模式的旋涡脱落强度最高分别降低60%和50%。2、双控制件对旋涡脱落模式的改变:当双控制件的位置改变,P+S模式会转变成2P模式、T+S模式和T模式,给出了各个模式在控制件位置平面内的分布;当双控制件的位置改变,2S模式不会变成其他典型的旋涡脱落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战场无线通信网络的日新月异,分布式电子战因其可有效应对战场错综复杂电磁环境的挑战,提升电子战网络的隐蔽性、抗毁性以及态势感知能力和协同对抗效能,已成为当前电子战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网络覆盖作为分布式电子战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后续智能决策、协同对抗及其效能评估等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军事价值。论文聚焦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分布式电子战网络
本文结合实际观测资料以及高分辨率的耦合数值模式系统,研究了北极海冰边缘区域中,导致亚中尺度涡形成的斜压不稳定机制和正压不稳定机制。在斜压不稳定机制的研究中,利用SAR图像在夏季楚科奇海海冰边缘区域中探测到了亚中尺度涡,其形成由盐度锋面减弱导致。再分析资料表明盐度锋面形成是由于高盐水团的输运作用。在锋面减弱过程中,平均有效位能转化为涡有效位能进而转化为涡动能。敏感性实验表明,亚中尺度涡的强度是由锋面
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的目标探测和定位能力。雷达高分辨前视成像是指对飞行器正前方区域进行微波高分辨成像,一直以来都是战场侦察、目标监视、精确制导等重要军事领域的前沿技术难题,近年来该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前视扫描雷达成像的过程可被视为一个逆问题求解的过程,对该逆问题建模并利用数学方法求解可实现对前视雷达成像方位向分辨率的改善。由于未考虑到场景目标的相对相位和目标的离网效应,导致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分类是极化SAR图像解译的关键任务之一。针对相似度表达的困难性以及极化SAR图像中固有的相干斑噪声问题,本文对基于张量积扩散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展开了研究。1.为了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降低相干斑噪声对分类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六边形初始化的快速超像素分割算法,将聚类中心置于正六边形内,与正方形初始化相比,使得在搜索超
以聚酰胺6(PA6)、聚苯硫醚(PPS)及其复合材料为基材制备了系列激光直接成型(LDS)材料LDS-PA6、LDS-PPS、LDS-PA6/PPS以及长玻璃纤维(LGF)增强LDS材料LDS-PA6/PPS/LGF。采用TGA、热变形测定仪、摆锤冲击仪和材料试验机评价了材料的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SEM、百格测试、盐雾实验考察了激光活化区域、化学镀层形貌及其可靠性。结果表明,LDS-PA6/PP
随着我国石油储备工程深入开展,浮顶油罐的精确计量和安全经济存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浮顶油罐静态存储过程和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一些因素对罐内原油温度场和加热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油品计量和储油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以太阳辐射为主的环境变化影响下,研究浮顶油罐内原油温度以及罐壁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浮顶油罐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太阳辐射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非稳态数
针对武器发射平台的无依托快速机动发射技术对高精度高程信息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基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与捷联惯导系统(SINS)组合的高程测量技术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高精度测速仪检定系统设计。检定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3%,对课题组研制的参考光束型LDV进行检定,得到其相对测速精度为0.1%(1σ),测速范围为0~200km/h。2)相位辨向技术。针对LDV对速度方向辨
现今工业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普遍比较高,而绝对定位精度却很低。随着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越来越广泛,更加需要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绝对定位精度。本文以新松SR4C型工业机器人为对象,探讨如何提高其绝对定位精度的研究如下:结合新松SR4C机器人的实际结构特点,运用D-H建模法建立其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机器人正逆运动学的推导,并利用Matlab机器人库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求解,通过与机器人控制器中
雷达系统作为电磁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车辆、卫星与机载等多种场景。未来环境的日益复杂对雷达系统小型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射频器件作为雷达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制约雷达系统小型化的主要瓶颈之一。微带线作为射频器件的基础结构之一,由于其线间互扰强、弯折损耗大的固有缺陷,无法进一步满足电磁调控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SPP)一维电磁超材料,具有束缚性强
抗干扰和高精度是保证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稳定性和准确性的两个重要保障,是高性能卫星导航接收机的两个重要指标,如何同时满足这两个指标是目前接收机设计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抗干扰终端多采用天线阵抗干扰的模式,而天线阵中抗干扰算法的应用会给接收机测量值带来偏差,使得接收机高精度定位性能严重恶化。因此研究抗干扰天线阵抗干扰终端对导航接收机测量值的影响及其抑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