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双尖子山超大型Pb-Zn-Ag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双尖子山Pb-Zn-Ag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银多金属成矿带的东北段,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的银矿床,已查明主、共生矿产资源储量银金属量15474.42吨;铅金属量39.22万吨;锌金属量152.30万吨。双尖子山Pb-Zn-Ag矿床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还不明确,有关双尖子山矿床银的赋存状态、搬运形式和沉淀机制等问题尚未系统研究。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使用电子探针技术、全岩主微量测试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的S同位素和Pb同位素测试、黄铁矿Re-Os测年等方法,对双尖子山银的赋存状态、搬运及沉淀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矿区成岩成矿作用、成矿机制等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双尖子山矿区的岩浆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包括261~249Ma、169~159 Ma和137~129 Ma三期,主要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矿区内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3.0±1.9 Ma,表明双尖子山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2)双尖子山Pb-Zn-Ag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化阶段为中温→低温和高硫逸度→低硫逸度。金属矿物沉淀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的硫盐矿物→银的硫化物→银的自然金属。(3)双尖子山岩体中:261~249 Ma的长英质岩浆岩侵位于古亚洲闭合的晚期,即碰撞向伸展转化的构造背景下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169~159 Ma的长英质岩浆岩是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有关;137~129 Ma的长英质岩浆岩是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古太平洋的俯冲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以前人对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牧场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为基础,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诺尔农场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对巴拉嘎尔牧场三叠
丁坝作用下的河道水流特性的研究起步较早,丁坝的绕流研究一直是比较经典的工程研究问题,从时均流场到紊动特性都有许多成果,且其理论成果已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而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很容易产生松散体汇入河道形成一般水流条件难以搬运的堆积体。这些堆积体会增加河流泥沙的来源,挤压流路,改变河道水流的运动特性和输沙特性。堆积体与丁坝对河道水流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如在河道中都会引起绕流
对壳聚糖进行降解处理,提高其功能活性,是改善壳聚糖应用的主要途径。脉冲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高级氧化降解技术,已经被证明对壳聚糖具有显著降解效果。但是,只是进行了降解时间对壳聚糖特性的影响研究,pH值和极板间距作为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的关键工艺参数,并没有相关报道。此外,也没有关于降解处理对壳聚糖流变行为影响的相关报道。因此,本论文以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为降解技术,关键工艺参数pH值和极
挑流消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泄水建筑物,为增加泄流能量的快速耗散,不同体型的挑流鼻坎应运而生。陈旧的经验公式已不适用于描述各种复杂挑流鼻坎的水力特性。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新型消能工挑射距离等水力特性的研究主要采取理论公式推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展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挑流消能的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针对普通差动式挑坎水舌仅有横向扩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纵向错落差动式挑坎结构,并对其挑流消能水力特性进行
深县凹陷属于冀中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位于冀中坳陷的南部,属于渤海湾盆地西北部半地堑群的一部分。其是在华北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之后的右行扭张构造应力作用
Izanagi板块在晚中生代向NW前进式俯冲于欧亚板块东部之下,诱发形成了燕山构造带一系列挤压构造,然而构造的具体形成时间以及弥散分布于燕山构造带的山间盆地的控盆构造属性、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基于对北京北部千家店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的沉积作用、物源及盆缘、盆内构造的精细研究,认为:千家店盆地土城子组分为三段,第一段以砾岩和泥岩为主,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
荧光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的材料。由于该材料具有合成方法多样、表面易功能化、发射波长可调谐、光化学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且毒性低等优点,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荧光纳米颗粒的金属纳米簇以及碳量子点等,具有合成粒径小、光致发光稳定、量子产率高、荧光稳定性强、细胞毒性低等优点,在物质检测和化学成像领域前景广阔。本文设计了两种新型的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的纳米复合物比率荧
本文主要针对Stokes特征值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反迭代(反幂法)混合有限元法及多水平子空间迭代法,采用的是P_2-P_0混合有限元空间,首先给出Stokes方程边值问题的混合有限元的离散变分问题,在网格上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利用了以LSC-DGS为磨光子的多重网格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最优线性工作量,即迭代次数与问题规模无关.接着针对Stokes特征值问题设计出基于残量型后验误差指示子的自适
精确求解一直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究的重点乃至难点,而耦合多分量可积方程的求解问题更是研究孤立子理论的热点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多分量可积方程:Mel’nikov方程以及M
作为常存在于高演化体系下的花岗岩“四分组”效应,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中部拉萨地体北缘、北拉萨地体南缘尼玛地区卓嘎普花岗岩基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以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卓嘎普花岗岩基主要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这些样品均具有高硅、高全碱、高钾等特征,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根据稀土元素特征,这些样品可分为两组:组I稀土元素为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