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文中笔者针对课堂教学发展的新方向,结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学生学习主体性缺失,师生、生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利用学习共同体理论,致力于为打造课堂环境良好,师生在小组单元的组织形式下能够获得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源,课堂成员能通过平等对话协商的合作学习实现“学力”增长这一课堂成员的共同愿景,学生在真实性问题的学习中丰富历史学习内涵,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融洽的“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共同体”提供理论和实践策略方面的支持所进行的研究。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四章:在绪论中,笔者从课堂教学和教育氛围两方面分析了引发本题研究的原因,并将研究范围确定在“中学历史课堂”这个相对微观的概念中。笔者通过综合有关“学习共同体”,“历史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本题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之处。同时笔者也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在第一章中,本文首先界定了有关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然后从学习理论、社会现实和学习本质,历史学科,中学历史课程,中学历史课堂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学习共同体”和“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第二章中,本文介绍了构建“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原则和目标。其中原则分为三则,分别是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目标则从课堂学习目标、共同体成员构成、学习情境、成员关系和课堂学习资源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在第三章中从课堂环境建设和课堂教学建设两方面论述了“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其中笔者在课堂环境的构建策略中尽力给出了明晰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成员关系的建设中就如何促进课堂成员平等对话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探索;笔者还论述了在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教”如何转变和学生“学”的内涵如何丰富发展的问题,即教师需努力将课堂转变为学生中心课堂,在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下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权利;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视角被阐发出新的内涵。笔者在后两方面的论述中尽力附以历史教学实例加以解释、佐证。在第四章中笔者从除历史学科以外其他学科人员、学生家长、历史教育专家和历史科研机构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其可以对中学历史课堂学习共同体提供的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