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访制度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其政治性在于它直接涉及当代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关系——党和人民的关系;其中国特色在于它不同于国外履行类似功能的相关制度(如西方申诉专员制度),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群史观与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具有突出的人民性;另一方面,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与中国古代的直诉制度又有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渊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日益加快,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持续上升的“信访洪峰”,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正确分析“信访洪峰”的成因并科学设计信访制度改革的方案成为保障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2005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表明了中央政府坚持和完善信访制度的态度。但一方面,新《信访条例》仅对国家信访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范,对具体实施并未作具体、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当前相当多的信访事由涉及现行体制运行及与政策方面存在的矛盾,体制机制不解决,信访问题就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改革的方向进行深入、全面的综合分析和理性考量还是非常必要的。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居民的信访量却呈现更为迅速的上升态势。为此,笔者专门收集了普陀区的信访案例作为研究的重点,希望能通过这些案例,折射访民在利益表达中以及信访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剖析信访制度在传递社会信息、实现民意上达、调处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中存在问题的制度性原因,并结合我国信访制度及法制现状,对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提出相应对策。